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504|回复: 1

[现、当代] 重要的是“境界”(林海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5-31 15:57: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对话人·
林海钟/画家
《藏画导报》编辑
时间·2008年4月17日
地点·二月书坊
文字整合·弘石
   

--------------------------------------------------------------------------------

藏画导报(以下简称“藏”):你对目前的山水画现状怎么看?
林海钟(以下简称“林”):这是一个古今的问题。山水画代表了中国画的最高水平,从宋代开始山水画基本上主导了中国画坛。现在状况大不如前,以前参与者主要是文人和士大夫,层次比较高,他们以修身和报效国家为目的,他们对画的认知不是单从绘画本体或者艺术的层面来考虑,所以在畅意于书画的时候,境界就不一样,他们是志于道而游于艺。画史记录的画家多为高人逸士,轩冕才贤。现代人心气不如前人,所以成就自然低了。古人对于传统绘画的追求是对于“道”的追求,不以名利为目的。为什么产生山水画?这是修为和体道必然的产物。我们这一代与传统是割断的,少了传统体道的东西,多了些不必要的花样。这几年,随着民族自信心的增强,我们开始注重对前人作品更多的研究和学习,发现中国书画和西方艺术是不同的,中国书画更多体现的是“道心”,是一种境界。艺术在“道”面前还是个小东西,道是包括艺术的,境界也是包括个性的。所以,中国书画在这样的观照下自然会高,作为中国人去研究和学习它(原来我们的老祖宗如此之辉煌),就有一种自豪感。前些年说要革命,要把“陈旧的东西”去掉,通过我们慢慢地学习发现不是那么回事,传统并不是一个陈旧的东西。如果是个陈旧的东西,自然也不能流传,所以它是很鲜活的。现在是一个信息时代,可以很清楚地看到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同时发现西方的东西也没有想像得那么好。西方很多的东西都是糟粕,特别是他们近年来做的一些很前卫的东西,与我们老祖宗的东西相比,非常浅薄。这种浅薄中搀杂了很多政治的原因。我的朋友黄河清写有《艺术的阴谋》一书,他是一个研究当代艺术的学者,书里谈到当代艺术是如何地用政治手段,与艺术的实质相去甚远。抛开西方干预中国文化不说,我们当代人还是应该做一些纯粹的东西。并不是说我们时代变化了,所有的东西都会变。现在反传统也好,前卫也好,我认为一个很大的毛病在于太在乎个性的张扬,还有所谓的时代性。在历史的长河里,时代性和个性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个时代和个人能否参悟到一个高的境界,那样才有意义,不然这个时代都是没有意义的。对于书画之道的参悟,不应受时空的局限。时代性是以10年、20年为界?还是100年为界?你是在这20年还是100年里最厉害呢?还是90年里最厉害?细想这都是很无聊的。论说时代性,听来好像是一个很时髦的概念,也很有煽动性,其实细想之下,这是个谬论。难道你只在这个时代厉害,放在别的时代就不行了?象王羲之的字到现在依然很高,他是打破时空的,不是说我们这一代人敬仰他,后世还要敬仰他的,这才是艺术的高境界。所以,我认为时代性给很多学习艺术的人设置了一个巨大的障碍,从而不能看清事物的本质。真正的艺术本质是艺术的境界,是他的参悟到达了一个什么样的程度。如果达到很高的程度,自然会留下来。传统留下来的作品也是糟粕的多,精彩的少。那么,你对精彩的东西去学习和参悟的话,就会知道应该走怎样的一条路。

藏:现在很多人学黄宾虹的山水,你怎么看这个现象,谈谈你对黄宾虹的理解?

林:黄宾虹是上个世纪很伟大的山水画家,他能把山水画做到这一步是非常了不起的,但他在中国绘画的历史长河中,也只是一个小点,他的成就还不能与宋代、元代那些高境界的画家比,他从“宋、元”那里吸收了很多的东西,加上他自己对于皖南山水的体悟,同时关照了西方印象派的一些东西。中国山水画成就还是在宋、元,我们现在的条件比黄宾虹那个时代更好,可以看很多古代精彩的画作,有太多的印刷品和原件可以研究。黄宾虹当时很不容易,能看到的古代绘画也并不多。他在当时的情况下能够参悟到中国画的一个很本质的东西,对宋代以来山水画有一个概括性的总结,提出“浑厚华滋”的审美理念,很了不起。但我们要去学黄宾虹的话,还是有很多问题,因为他是一个很个性化的画家,你学了他以后,容易受风格的影响,走不远。山水画还是应该直接学“宋、元”,和黄宾虹同拜一个师。这样也许会出现另外一种景象。

藏:你提到“宋、元”山水,你受其中哪一家影响比较大,或者说哪几家比较打动你?

林:我的博士论文写了五代北宋的四个画家:董源、李成、李公鳞和苏东坡。我当时选择这“四家”是有道理的,我认为这四家代表了中国山水画的高度。董源是南派的一个祖师,是一个宫廷画师,他的品位很高。李成是北方的一个山水画家,他也是以品位和技艺的高超而流芳百世,李成被称为北宋最伟大的一个山水画家,他是一个在野的画家,是唐宗室的后人,有着皇家血统的孤傲情怀,另外他本身生活的环境,也促使他成了一个很伟大的画家。这两家在山水画史上是绕不开的,他们两个恰恰又都是文人画家。李公鳞是人物画家,但据我研究,李公鳞的山水画风影响了元代的绘画。他的格调是非常高的,他的书法也好、文学修养更好,包括他对于古文字的考据,在当时都是第一流的,而且他和苏东坡有很深的交往。苏东坡是士大夫绘画的代表,史书上记载,象米芾这样狂放的人看到他也只有拜倒的份了。

藏:这“四家”对于你画山水是不是有很大影响呢?

林:当然。我们说画画要心手相应,更重要的还是他们人格的魅力,通过画迹去看他的人如何,可以向他们学习。判断是不是一个画画的人,第一点就是看你心手能否相应,你想的能否直接用画笔表达出来,而没有大的误差。第二点是悟性,就是画之前的锤炼,要走得高和远。我认为这一块更重要,即对画意的锤炼,所谓功夫在画外。如果想的画不出来,那是技巧方面存在问题,就是通过画画来表达你的想法是有障碍的,说明你还不是个画画的人。现在有很多人在这方面还存在着障碍,文化修养再高也没用,你无法表达。唐宋时期出了许多高手,那时候象这“四家”那样学问和画艺兼备的画家不少。到了元朝之后,唯有赵孟一人,精通各家画法,人物、山水、花卉、走兽俱全。其他人可以把一门做到独到,也很精彩,但不能方方面面精能。所以我说元代之后只有赵孟一人。元代之前很多,象董源既能画龙、牛,还能画山水,各种面貌都行,独创江南画派。

藏:你怎么看浙派?

林:有几个误区。杭州是一个孕育画家的地方,历代很多画家都出在杭州,跟西湖这个环境是有关的。现在,我们对浙派的了解是有一些误解的,包括黄宾虹骂浙派,其实并不是说浙派本身有问题,而是说那些不得浙派传承的末流假画。浙派风格属于雄浑、刚正的风格,象戴进是明初画坛第一人,是浙派的代表,沈周是学他的,“吴门画派”出自于戴进。史料上记载有人误看一张沈周的画,原来是戴进的手笔,可见他们的关系,其实吴门画派和浙派是分不开的。戴进是一个比较洒脱的人,因受人嫉妒没有当成宫廷画家,回到杭州,游走在寺庙之间,并以带学生为业,时人对他是非常尊重。当时评价他的人物,说唯有他得到吴道子真传。其他的浙派画家,还有吴小仙、张平山、汪肇都有极精彩的画传世。博物馆收藏浙派的好画不多,我看到民间不少浙派的东西,很精彩。很多对于浙派的诋毁,是因为有很多的假画,不是他们的真迹。近现代的画家中,潘天寿气格刚正,大气,是伟大的画家。浙派具有北派的特点,气象非常大。我认为南北派的区分,是吴国人和越国人的“吴越文化”之分。因为吴国人比较温和,越人比较强悍。实际上浙派带有这两个部分,象浙江的浙东地区是比较强悍的,潘天寿就是一种很强悍的感觉。到了西湖这一圈,象湖州、太湖流域,是吴人,又比较温和。浙派既有很强悍的东西,又有很温和的东西。绘画从南宋以后基本上是在江浙一带。因为北方战乱,文人都逃到这里来了。唐五代时期,北方还是出了很多优秀画家,象范宽、荆浩、王维。当时那个地方山水的感觉与现在的江南也差不多。
 楼主| 发表于 2009-5-31 15:58:14 | 显示全部楼层
藏:能否谈谈你在中国美术学院的教学情况?

林:中国美术学院重在传承,其实传承的过程还是对于传统的认识。在延续的过程中是一步步深入的。象老一辈的先生顾坤伯、陆俨少、潘韵等,他们这一辈在当时条件不好的情况下,为山水专业建立了不少经典的学习资料,后来教我的先生孔仲起、童中焘、卓鹤君他们这一代人也是如此。象孔仲起通过他的关系就为国画系购置了一大批藏品,有“四王”、吴历、查士标等人的真迹,这些作品都是在不断地完善我们学习的资料。因为学习的范本非常重要。后来又购进了一些日本二玄社印的台北故宫的作品,可以使我们进一步去研究和发现古代作品的奥妙。我现在也是在做这方面的工作,让传统逐渐清晰起来,弄清究竟什么是传统,这是一个清晰的过程。里面发现不少伪作,要把假的东西剔除掉。以前认为很好的东西,现在研究发现是假的。很多美术史上的名作值得探讨,如果学习的是个赝品,就会破坏我们对真正的好东西的认识,特别是价值观和标准会出现问题。

藏:写生对学习中国画有什么益处?

林:写生是让学生直接感受自然。我们说自然造化无奇不有,我们在面对的时候,如何使古代画迹和自然实景得到对应,然后化为自己的东西,这是很难的一关。其中存在很大的障碍,所学往往在自然当中没有办法对应,需要通过很长的时间锤炼才能对应。随着眼光的提高,再加上经验的不断积累,才会逐渐明白,当突然对应到时,会感觉非常新鲜。比如这张画画的是什么地方?我们要去实景看一看,感受一下。古画和实景往往有很大的距离。一方面是景色被破坏了,另一方面是观的角度和眼光不同,古人是什么样的眼光和观点去画这个地方的,这是很重要的,需要学习。我们一般人去看会觉得相距太远。还有就是那个画家是个高手,是高人逸士,眼光自然独到。我们有眼障,眼障去掉才会明白。通过虚心参学,就能摸到更深的一层。

藏:现在大多数人写生是拿着画笔到大自然中去画画。

林:我是不赞成这样的。因为当你面对自然的时候,首先你要明白为何要画这个地方,你认为它美吗?美在什么地方。有的学生突然跑到那个地方,不知道画什么。因为自然界有美的有丑的,要找到一个美的地方也不容易啊。有的人看古画,他也看不到精妙在什么地方。这时候,就要靠有眼光的老师去点拨,告诉他为什么这么画。

藏:书法对中国画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林:书法是基础。书法非常重要,因为书法跟笔法有关。中国画讲笔法,如果不通笔法,虽然画了一张画,但不是画。这就是所谓的笔墨。如果不懂笔墨,没有笔墨,就不可能是一幅好的中国画,这是中国画的一个根本。

藏:大家现在都谈到笔墨这两个字,都认为自己的画是有笔墨的,对笔墨这两个字你是如何看的?

林:笔墨是中国画的一个关键,而且是画画入手的一个关键。从笔墨入手,才知道中国画是怎么回事。你用别的门径入手很难进入中国画本质。所以我认为笔墨非常重要。现在有人认为可以轻视笔墨,其实是大错特错。很多人在做一些有关笔墨含义的阐述,我觉得讲的也是雾里看花,不能讲得非常透彻。我的体会,笔墨就是笔法和墨法。我作过考证,最早没有笔墨一词,这个词是比较晚出现的。晚唐荆浩提到笔和墨,讲到笔法问题。墨是墨彩,是设色一类的,所谓墨分五彩,后来发现笔里面出墨,其实是气韵一出,笔墨全在里面。“六法”里面讲到用笔,笔法是很重要的,用笔是有方法的。比如,使刀,如果没有刀法怎么能打得过别人,使刀的人肯定要懂刀法的,不能蛮打,刀有刀法,是有刀路的。只有承认这个前提,我们才能进入另一层次的讨论,再看笔法如何,程度如何,功力如何,笔力如何。一根线条画下去是要有笔力的。比如,笔力苍老、雄健,再到大气,从有形化入无形之中,这就是一层一层境界和次第。最简单的比如一根线条挺还是不挺,这是基本功。笔墨不错,这是有一定境界了,是很高的评价,说明你已经在门里了,现在,大部分人在门外。这一辈子若能把笔法参透,你就成了。如果你能参透笔法,你就跟中国传统高人一气了。其实,悟来悟去不就是在悟笔墨之道吗?笔墨里的学问大了,“六法”里面用笔排第二。至于“气韵”,这个东西太高,生而知之。只有用笔是一个入门的关键。所以我跟学生讲,要参透书画之道的根本,就在于笔法。

藏:笔法又是书法在起根本的作用。

林:当然。所以我们再回过头来说书法的话,书法就是能够让你很快感受到笔法。通过书写知道用笔的跌宕起伏,把这个用于画上,你就成了。但我们在画的时候往往只知道形,去描那个形,但没有笔法。这就差很远了。有笔法的话,章法不乱了,那种虚实浓淡、有起有伏,有快有慢,有徐有疾等等这样的一种节奏,以及你对于形的观照,都在离披点划当中。《历代名画记》里面讲吴道子画画,极其精彩:“点才一二,象已应焉”。只一二笔,形已经出来了,这就是神韵。气韵和笔法,都在这两个字里面了。再如恽南田讲巨然的用笔,说“巨然下笔如龙,若半空中霹雷,观者直觉森然洞目,不知其所以然。”就是觉得森森然那种感觉。那种神气都在里面。用笔用到精彩的时候,神韵和气息自然出现,我认为古人的描述不是夸张,更不是虚言,的确到了很神妙的地步。

藏:在美术学院做一个老师,和当画家有什么不同?

林:我还是比较喜欢教学生的,因为我和学生有一个沟通。可以把我所学到的一些东西,讲给学生听,同时在学生那里带给我一些思考。我觉得这既是一个教授的过程,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所以当老师是我一个很好的选择。尤其象在中国美术学院这样的一个学校。因为招进来的学生,相对的素质和悟性都是不错的,和这些人在一起探讨艺术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藏:谈谈你画《钱塘大观图》。

林:我有一帮很好的朋友经常在一起玩,其中有笛乐名家杜如松,他当时写了几句类似于古代的禅诗,根据诗意我自然而然想到了一些画面。所以我就想,画一幅大画,请他在画前面吹奏竹笛,这样的场景肯定很棒的。机缘是深圳画院的严善醇过来约“深圳国际水墨双年展”的作品,我说了这个事情,他很高兴。我们就开始了这张画的创作。最后我的朋友就在我的《钱塘大观图》前演奏笛子,做了笛乐、书画、品茶的一个雅集。

藏:以后有没有涉足花鸟和人物画的想法?

林:这还需要机缘。现在很难说我以后会做什么,但在中国山水画这一块是不会放弃的,山水人物,也与我的生活有关系。我最近也在画一点人物,原因是我在研究唐代绘画,没有很多山水的画迹可研究,流传的更多是人物画,这让我看到了中国画的另外一个宝库,就是人物画的宝库。看了,自然手就会痒,也就画了一点。最近画的比较多的是罗汉、僧人。我也喜欢到寺庙去玩,与他们接触,于是在山水里画一些出家人,我觉得还是很有生活的。这些僧人感觉与唐画中的很象,似乎也没有多大的变化。画与生活有关,如果我整天待在灯红酒绿里面,再看唐代的画,也很难结合在一起,可能会有些相悖,觉得现在的状态蛮合的。

藏:在当代的山水画家中,你能给自己作一个评价吗?

林:我最近比较少关注当代山水画坛到底是怎么回事,几乎很少去看。所有的经历基本上都在游山玩水,看一些古书画。另外读一些闲书。我相信,当代有这么好的信息,肯定会有一些和我一样志同道合的人。我觉得现在来说当代的山水画还太早。要再过10年、20年来看。我们现在有这么好的信息,把这些好的信息吸收,最后化为自己的东西,然后再创造出来。我相信中国山水画会因我们的努力而出现一个高峰。




--------------------------------------------------------------------------------

二月书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GMT+8, 2024-5-16 12:23

© 2001-2011 Powered by Discuz! X3.4. Theme By Yeei!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