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257|回复: 0

[选刊] 朱自清:《诗言志辨》(佚名)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5-22 17:18: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佚名 




   《诗言志辨》,朱自清著,13×18cm开本,平装,1947年8月开明书店初版。书品完好如初。封面题签疑出自叶圣陶手笔,因为此书书稿正是由叶圣陶经手的。扉页右侧有作者钢笔题字:

    孟实兄教正 弟朱自清敬赠六十余年沧海桑田,这一行字迹竟然已印痕到封里了,极为难得。

    朱自清和朱光潜(字孟实),一个是新诗人、散文家和古典文学研究家,一个是美学家、文艺理论家和翻译家,他们的订交可追溯到1924年。其时两人先后到浙江上虞春晖中学执教,都成为现代文学史上越来越受到论者关注的“白马湖作家群”的成员。朱自清日记1924年12月23日云“下午与朱先生往驿亭”,这是目前所能见到的朱自清日记中关于朱光潜的首次记载。在此之前的11月1日《春晖》半月刊第35期发表了朱光潜的《无言之美》,这是朱光潜写作谈美散文的发端。此文的问世,正得力于朱自清。朱自清后来为朱光潜著《文艺心理学》作序,开宗明义,就说道:“八年前我有幸读孟实先生《无言之美》初稿,爱它说理的透彻。”朱光潜晚年回忆在春晖中学的教学写作生活时,深情地谈到“大家朝夕相处,宛如一家人,佩弦(即朱自清)和丏尊、子恺诸人都爱好文艺,常以所作相传视。我于无形中受了他们的影响,开始学习写作。我的第一篇处女作《无言之美》,就是在丏尊、佩弦两位先生鼓励之下写成的”(引自毕克官《朱光潜谈画——关于〈子恺漫画〉》)。《谈美》和《文艺心理学》是朱光潜早期的两部代表作,两书的序也都出自朱自清之手。对此,朱光潜也有具体的追忆:“他(指朱自清——作者注)由清华休假到欧洲去,我还在英国没有回来,在英国彼此又有一个短时间的往还,那时候我的《文艺心理学》和《谈美》的初稿都已写成,他在旅途中替我仔细看过原稿,指示我一些意见,并且还替我做了两篇序”。(引自朱光潜《敬悼朱自清先生》)。这在朱自清日记中也能找到佐证,1932年4月5日日记云:“为K.T.的书写了两篇序言,并不感到满意,但我已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故寄出”。朱自清和朱光潜的文字交是如此密切,如此真诚,足令我等后学羡煞。新文学史上有个十分有趣的现象,许多早年的大家名家进入大学后都转向中国古典文学研究,闻一多是这样,朱自清也是这样,也都斐然成家。这固然是兴趣改变使然,恐怕也是高校体制使然。当年无论北大还是清华,乃至后来的西南联大,中文系(国文系)都是以教授中国古典文学为主的。在朱自清的古典文学研究论著中,《诗言志辨》是代表作,最能体现他“谨严而不繁琐,专门而不孤僻”(王瑶语)的治学特色。

    《诗言志辨》虽然问世很晚,离朱自清逝世仅一年,但此书的写作延续了很久,“是朱先生历时最久、功力最深的一部书”(引自李广田《朱自清先生的道路》)。1935年9月,朱自清在清华中国文学系开设新课“中国文学批评”,后来在西南联大也一直讲授这门课,这大概是他撰写《诗言志辨》的滥觞。他一直在思考“中国文学批评”的基本问题。次年6月,《诗言志说》(即《诗言志辨》首篇,此为初稿,收书时“差不多重写了一回”)在清华《语言与文学》创刊号发表。书中最后一篇《诗正变说》则发表于1945年8月《文史杂志》第5卷第7、8期合刊。由此可知,《诗言志辨》是“十年磨一剑”。

    朱自清在《诗言志辨》中选择“诗言志”、“比兴”、“诗教”、“正变”这四个极其重要的中国诗学术语做了鞭辟入里的辨析。对于此书的研究宗旨和方法,朱自清特别强调:

    现在我们固然愿意有些人去试写中国文学批评史,但更愿意有许多人分头来搜集材料,寻出各个批评的意念如何发生,如何演变——寻出它们的史迹。这个得认真的仔细的考辨,一个字不放松,像汉学家考辨经史子书。这是从小处下手。

    好一个“从小处着手”!切不要以为朱自清只是继承了乾嘉学派的考辩功夫,他对西方文学批评理论有广泛的涉猎,他也具有强烈的现代意识,因此,《诗言志辨》不但具有精审的考证,更具有宽宏的视野、融通的气度和独到的见解,经过对于古典解诗学的认同、清理与批判,完成了由古典解诗学的终结到现代解诗学思想构建的转折,是“以小见大”。

    这部《诗言志辨》签名本,朱光潜认真阅读过,书中有不少蓝色铅笔的圈点就是明证。朱自清逝世后,朱光潜就在逝世当月的北平《周论》第2卷第7期发表《朱佩弦先生的〈诗言志辨〉》以为纪念。他在文中对此书的治学路径和贡献作了精彩的概括和评介:

    佩弦先生的《诗言志辨》之所以成为一个重要底贡献,也就因为它替文学批评史指点出一个正当底路径和一个有成效底方法。第一是他能从大处着眼。在中国和在其它各国一样,诗是最原始而普遍底文学体裁,重要底文艺思想都从诗论出发(在欧洲从古希腊一直到文艺复兴,主要的批评著作都是诗论),佩弦先生单提出诗来说,正是提纲挈领。再就诗论来说,每个民族都有几个中心观念——或者说基本问题——在历史过程中生展演变,这就成为所谓“传统”——或则说文艺批评者的传家衣钵。……佩弦先生看清了这个道理,在中国诗论里抓住了四大中心观念来纵横解剖,理清脉络。……在表面上他虽似只弄清了这四大问题,在实际上他以大处落墨底办法画出全部中国文学批评史的轮廓。

    朱光潜和朱自清在学术上是诤友,一直“疑义相与析”,因此,朱自清虽已驾鹤西去,此文在充分肯定《诗言志辨》的同时,仍对书中把“言志”与“缘情”对举和“比兴”的解释提出质疑。朱光潜在文末发出了深深的感叹:“不过我的疑义也许竟是一个不学无知者的疑义,安得起死人而问之?朋友死了,一切就归于沉寂,疑无从质,质之无从得回响,令人不能不为之怅然!”

    《诗言志辨》签名本曾经谷林先生珍藏,序言首页右下角钤有他的藏书印“修之藏书印记”。此印仿李斯篆法,篆刻者张少丞。后谷林先生将其贻陆灏兄,陆灏兄又贻我,秀才人情,不可不记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GMT+8, 2024-4-30 01:56

© 2001-2011 Powered by Discuz! X3.4. Theme By Yeei!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