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104|回复: 0

[选刊] 古典诗意与自我观照(中国经济网 )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5-15 09:34: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佚名 来源:中国经济网  


    大凡画国画的人起先都是把自己埋在古代绘画里面,笔墨与文化的承传是中国画家的重要课程,也是用以培养感觉的神经。这是因为中国画无论从其概念或是形式趣味都是从传统中来的,这是一个历程,始于此中,终于此中,就如同我们生居的故土一样,久住其中的人或离家远徙的人,都会带着自家的印记与神色咀嚼生活和情感,即便你要改变这个风残的故园,也需要寻悟到她的动情之处。笔墨的事情也如同这般,中国画家的群类里,辗转在宣纸上的东西亦都与此喻相关着。

    少年的时候不知传统是何意思,描来摹去,尽为笔头上的努力,后来愈见古人之纯熟而不可及便弃古从今,追逐潮流,仰慕现代艺术的繁华与激情。然而,激情过后尘烟迷乱中,又让我必然地回到传统之中,蓦然回首,是一种心底的回归。此时我仿佛体悟出一点传统与现代的滋味来了,于是更愿把传统称作古典,那里有更多超越绘画本体的感思,有对精神状态的维持,仿佛在矛盾焦虑的现实中置放在身前的一杯绿茶。我极力把它从学术的纠缠中挣脱出来,以致使它切入到我个人的感受,这种对古典的赏会,好像违于时代了,因为石涛说过“笔墨当随时代”,话是没错的,但时代却复杂了,复杂得难以言表。随着岁月的变迁与世事的积累,慢慢下来,对传统有了别样的感味,这感觉是先前未料的,那是一种闲适的态度,一种绿茶的味道以及寻味悠长的诗意,恰有点“灯火阑珊”的意思。不知道这是一种领悟,还是归真,只知道疑惑了现代的纷乱与自我张扬。

    记得年纪小的时候崇拜那些能吟唱古诗三百的长者们,觉得他们是有学问的人,虽不解文辞的意境,却欢乐于字句的绮丽与委婉,抑扬起伏,念起来也显得雅致,这些老旧的感觉早早便被凝结成一种向往沉积着,就像孩子眼中的动画世界那样生动。那时画画不知为了什么,只觉得有意思,古诗、古人、古句有意思,诗词里的小人小景很可爱,长大后便更是落下了古人的情结。随着知性渐悟,似乎明白了些古代人的心性,那种闲散畅游、竹林深醉,那种依水品茗、玄论静远的生活实是一种深刻的生命状态,是文化作为的方式,是人与自然的神和。这样诗意的形式蕴涵着人文的善爱、和谐、唯美,充满仁智之睿,是现实与理想的幻化,今天它在静默中折映着对工业文明的参照与思解,并以优雅的神情静观着时代的变迁与造就,它可能不具有物质创造的进取意义,但却属于精神境界的自在与亲善。在工业垃圾的周围,我不由自主地把古典借做梦呓了,诗意的传统对我来说似要当做内省的方式,而不是真实。

    不知是人性的贪婪还是人性的智慧,当我们在努力奢用工业文明时却又时常困陷于它的矛盾与负面之中,我们簇拥在都市,而内心则变得异常孤独。我们奔驰在马路,而感觉却变得麻木。我们在城市的日常中被生活的平庸与机械而改变,一切关于精神的事儿都会变得通俗和浮躁。于是,像大多数的都市人一样,我喜欢斗室的窗户可以看见山和水,因为自然与乡野的味道不只可以愉悦眼目,舒怡心胸,还可让我联想到“宏大”、“天”之类的玄词;游目在窗里窗外,迷想于错综复杂之间,这是我歇笔驻墨后的闲憩方式。窗外若有好的田园景色更是现实都市人的幸福。不屑于谈及文化的人把他们居窗外的山水当作养生补益所用,乐于文思之人则把它当作观照精神的田园,画画人可算作后者。画画的窗户,让我可以观想古典的意境,也是我身存都市的情感寄托。我向往山林,放眼那边边角角零零碎碎的永恒,心绪变得和畅而静远。但我不能切实将自己放逐林泉的原因,是因为那永远是彼岸了。我总在古典的窗前,思索着人的存在与过往,以致不使回望的现实变得沉重,肉体与精神,现时与永在,小我与大道,今日与传统,工业与农业,生命与石头,吃饭与做梦等……在窗里窗外生发着,与我游目观想间荒诞地窜流着,虽是荒诞的,但是我喜欢,因为它并不荒谬。古典的情结总要执著下去,它已不再是现代和传统的笔墨问题,而是对个体本在的怀想,是生命的原乡。我喜欢当下艺术多元化的这般状况,也有幸遇上了画画这种行为方式,可以让我独自去内省,独自去感受,独自去执著,独自去与古典的诗意交流着。独自的真实是重要的,这与我的现实主义关联着,寄希望于“摹古读今”以便找到自己“一以贯之”的移情方式。   

    画画过程中,我总想表现得清雅淡泊一些。近乎缠绵的抒情倾向的淡墨,可以表现对高古雅意的梦怀和迷恋,所以较少用重墨,而是以宿墨为主,设色浅绛朴素一些,笔法上希望笔笔有致而不至于粗蛮。不求笔随物象,而重意象勾皴,随心捻转。引采饰情,驭使心志,尝试在画面上找寻形式来强化意趣。平面的方式是中国画的图式观,同时也适合于我把人物和山水共置于画面的表达设想,人景交融、人与自然合一是我这些画的表达主题。人大于山、人大于树是受了魏晋古意的影响,循奉那种古风稚拙的味道。这样,或许可以使“天人合一”的表达更意象些吧!对画面的处理,我把人物、山石、树亭、云烟落错纵横,着重整体意趣的表现,形成平面构成上的关系,潜化成抽象并带有几分怪诞的意味,亦是追求这种题材奇正高古的意象。对于传统,我喜欢远看“庐山面目”的那种感觉,进进出出,饶有心意,不愿迷漫其中而又难逾艰深,以至举笔苦累,因为毕竟无须把自己做回古人。

    现代的中国画我们更乐于称呼其“水墨画”,这是以材料特性来界定的,因而它亦可在语言上无限地展开,中国之外的墨汁与宣纸作品亦皆可算在其内,无须考虑文化的差别。而中国画之所以被叫做中国画,则更多缘于其绘画身后的文化支撑与审美结构的界定。当代艺术有好多定义,水墨、国画之类就存在许多的图式解释,这是极自然的事情,于此时代的特征,画画因此而变得可爱而自主。但是,无边界的东西总是迷失太多,回归古典可被视作给自己圈围一个精神的依守,借以从容面对。不去梦想统帅的艺术,像画画这样的小本经营真若可做到如刘勰所云“秉心养术、无务苦虑,含章司契、不必劳情也,……从容率真,优柔适会”,能随心而入,渐成生活,修养心地,也就极有意义了。

    我喜欢在画中表现宁静的快乐,中国的古典文化是快乐静远的。这种文化在诗词与艺术里多呈现为相思,文人的东西大凡都是相思的样子,有对情人的、有对知己的、有对自然的、有对历史的,相思是内心的抒发,抒发是超越小我而归于自然,自然是充满灵性的禅界,与自然互动而得神畅,如此宁静致远的人文世界是我画画的情感所在。中国式的山林意识、田园情结是人在的理想,同时也是人在的思索,是古典的纯净,它停驻在我精神的深处,我试着通过笔墨来慢慢感味,并以此抒发属于我的那份相思。  

    画画,即以生活方式出发,亦以性情栽培。我画现代人又画古代人,它使我的所有生活参照与被参照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GMT+8, 2024-4-30 05:13

© 2001-2011 Powered by Discuz! X3.4. Theme By Yeei!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