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919|回复: 1

[选刊] 陆游《诉衷情》新解(佚名)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5-6 17:00: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原创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难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注释]

“当年万里觅封侯”——开门见山,直接道出欲求高官厚禄、封妻萌子的心态,与岳飞之“白首为功名”异曲同工。

“匹马戍梁州”——梁州:汉中。汉中有梁山,故名梁州。乾道八年(1172)陆游48岁时在汉中任四川宣抚使王炎的幕僚。48岁却仍是个无权无势的幕僚,对应上句“当年万里觅封侯”即可理解陆游对权势地位是多么的向往。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关河:泛指边地险要的战守之处。以关河仍险、貂裘已旧,暗示自已长期闲置而功业未成。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击胡”是博取功名利禄的一种途径,胡未灭,即封侯机会仍在,可叹此身却已老,余生再难奋起,美梦成幻影。九个字道尽一生之痛。

“此生难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天山:在新疆境内,汉唐时为西北边陲。心在天山,即功名心犹存。沧洲:水边。陆游晚年退居山阴(今浙江绍兴)湖边的三山村。结尾句与开头句产生了强烈的对比,可看出作者的极度郁闷心理。

[点评]通篇可以看出一个主题:一生功业无成,极度郁闷。汉班超曾厚颜无耻说过:大丈夫当“立功异域,以取封侯”。本词“当年万里觅封侯”即典出自班超之语。所谓的“击胡”只是这些伪爱国者们求取功名利禄的工具而已。击胡是假,求封侯是真。在这种扭曲心态下“击胡”已失去了爱国的真实意义,而是沦为仕途顺利、升官发财的垫脚石。陆游此词,悲愤的并非“胡未灭”,而是重在突出自已“身老沧州”,叹出旧时代一个官场失意的男人永远的悲哀。
 楼主| 发表于 2009-5-6 17: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孙明君《追忆与惘然:也谈李商隐的〈锦瑟〉》,《文史知识》1999年第5期

  王铁麟《语境与诗解的多元性──李商隐诗〈锦瑟〉论例及其它》《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01

  李希炎《从〈锦瑟〉看李商隐的无题诗》,《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第1期

  栾英良《从意象组合方式解〈锦瑟〉诗》《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0/01

  胡菁娜《复义和李商隐的〈锦瑟〉》《吕梁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01

  张永礼《李商隐〈锦瑟〉诗试释》《内蒙古教育学院学报》2000/02

  杨宪益《李义山〈锦瑟〉诗试解》,《燕京学报》2000年第8期

  汪 权《“软焦点”建构典型──〈锦瑟〉解读》《阅读与写作》2000/09

  林功成《关于语言、阐释和虚无主义──兼谈对〈锦瑟〉诗的解读》《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03

  吴艳玲《〈锦瑟〉为“玉溪生诗集序”说质疑》,《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1年第4期

  刘广涛《心有千千结 诗成千古谜──李商隐〈锦瑟〉创作心态管窥》《聊城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05

  罗 漫《锦瑟·日暖·春天之诗》《中南民族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1/06

  何晓波《朦胧而悠美的锦瑟》《语文教学与研究》2001/06

  徐克瑜《人生经验世界与艺术象征世界的统一──李商隐〈锦瑟〉诗的细读批评》《伊犁师范学院学报》2002/01

  杜 成、马万伦《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浅论李商隐的幕府生活与抒情诗创作》《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2002/01

  李希炎《从〈锦瑟〉看李商隐的无题诗》《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02/01

  向树英《浅析〈锦瑟〉诗的情感内涵》《滁州师专学报》2002/02

  黄维樑《迷惘的悲情──李商隐的〈锦瑟〉》《名作欣赏》2002/03

  徐 艳《略析〈锦瑟〉的语言张力》《名作欣赏》2002/03

  范晓燕《李商隐〈锦瑟〉诗再解读》《求索》2002/04

  徐瑾琪《苍凉,荒谬的“真理”──也谈〈锦瑟〉》《唐都学刊》2002/04

  骆冬青《〈锦瑟〉:情成于乐》《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3/02

  彭国建《〈锦瑟〉解读及一种阅读经验之探析》《九江师专学报》2003/03

  刘思湖《浅释李商隐〈锦瑟〉诗的艺术魅力》《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03

  刘学锴《从纷歧走向融通──〈锦瑟〉阐释史所显示的客观趋势》《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3/03

  孙桂平《〈锦瑟〉别解》《学术探索》2003/04

  吴振华《朦胧歧解千古谜 空幻莫测通境情──李商隐〈锦瑟〉赏析》《名作欣赏》2003/04

  戴永忠《以诗证诗 知人论世──李商隐〈锦瑟〉析疑》《学语文》2003/05

  张 伟《一篇〈锦瑟〉解人难──李商隐诗歌解读问题新证》《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05

  王继尧《“一弦一柱思华年”——〈锦瑟〉典故试析》《中华诗词》2003/08

  骆冬青《〈锦瑟〉:情爱心音》《名作欣赏》2003/08

  赵永江《众说纷纭话〈锦瑟〉》《名作欣赏》2003/08

  李红春《徘徊于执著与超脱间的诗魂──李商隐〈锦瑟〉一诗的文化解读》《名作欣赏》2003/08

  陆精康《聚讼纷纭说〈锦瑟〉》《语文天地》2003/15

  李 陆《〈锦瑟〉新解》《现代语文》(高中读写版) 2003/22

  沈时蓉《咏物诗的情节链与李商隐的〈锦瑟〉诗》《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02

  张雪梅《〈锦瑟〉多重性主题解读》《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4/04

  叶桂桐《李商隐〈锦瑟〉解谜》《名作欣赏》2004/08

  曾炳衡《精彩的抒情诗 精简的回忆录──〈锦瑟〉一诗新读》《名作欣赏》2004/08

  郭真义《〈锦瑟〉笺释又一说──介绍一篇新发现的黄遵宪佚文》《文教资料》(初中版) 2004/15

  朱庆和《托意空灵 哀怨迷离──李商隐〈锦瑟〉赏析》《中学生读写》(高中) 2005/01

  贺 灵《李商隐〈锦瑟〉考辩》《黔西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01

  李国文《因〈锦瑟〉而想起的》《文学自由谈》2005/01

  李国文《梁启超读〈锦瑟〉》《神州》2005/02

  张汝山《自弹锦瑟对潜意识心象的激活──〈锦瑟〉的别一种解读》《胜利油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02

  陶晓跃《〈锦瑟〉:李商隐的“伤”隐之作》《师道》2005/04

  萧 音《感受心灵深处幽微的情思──对李商隐〈锦瑟〉的再解读》《甘肃教育》2005/05

  成 迅《李商隐〈锦瑟〉诗说》《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05

  徐 华《不著一字,尽得风流──谈〈锦瑟〉中的用典》《语文教学之友》2005/07

  杨芙蓉《“寄遥情于婉娈 传深怨于蹇修”——臆说李商隐〈锦瑟〉诗》《名作欣赏》2005/10

  《徐复观说〈锦瑟〉的艺术性》《名作欣赏》2005/15摘自徐复观《环绕李义山(商隐)〈锦瑟〉诗的诸问题》

  李国文《梁启超读〈锦瑟〉》《名作欣赏》2005/15

  朱洪举《追体验、解码、暗道之寻找──对徐复观《环绕李义山(商隐)〈锦瑟〉诗的诸问题》一文之发微》《名作欣赏》2005/15

  章 琪《〈锦瑟〉与李商隐》《初中生之友》2005/33

  这还只是“文革”后刊物名目里有“锦瑟”的,也必定挂一漏万。至于很多很多篇名未用“锦瑟”而实际是谈论《锦瑟》或谈及《锦瑟》的,还有很多很多书籍著作里也都论及《锦瑟》的,这百十来篇也就只是《锦瑟》问题的冰山一角。

  瞠目结舌也好,眼花缭乱亦罢,“弱水三千,只取一瓢”,看来还得搬出青原惟信那句“见山是山”的老话:乍见《锦瑟》——暂醉佳人锦瑟旁(杜甫《曲江对雨》),当然生“独恨无人作郑笺”之感;若得知以上如此之名目——解醉佳人锦瑟傍(陈师道《次韵夏日》),立马意识是“人人都在作郑笺”;等对上面各名目略知一二后——肯醉佳人锦瑟傍(朱熹《次韵刘秀野早梅》),自然又回到了“独恨无人作郑笺”。的的确确——

  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元好问)
  獭祭曾惊博奥殚,一篇锦瑟解人难。(王士祯)
  千年沧海遗珠泪,未许人笺锦瑟诗。(叶嘉莹)  

 这当然也叠现出《锦瑟》历程的三个境界。

  场子拉开了,阵势架起了,龙门阵前还得挂出那幅曾经用过的对子:

  佣耳赁目,未饮先醉,击节绝倒,自欺欺人。

  不解翻空,务求坐实,尤而复效,通人之蔽。

  横批是“为学知止”。再送上一份注解“以《诗》之喻视同《易》之象,等不离者于不即,于是持‘诗无达诂’之论,作‘求女思贤’之笺;忘言觅词外之意,超象揣形上之旨;丧所怀来,而亦无所得返。以深文周内为深识底蕴,索隐附会,穿凿罗织;匡鼎之说诗,几乎同管辂之射覆,绛帐之授经,甚且成乌台之勘案。”这些都是钱钟书先生的。为何都用钱钟书的言语,首先是钱先生的言语精到,其次谈《锦瑟》第一个绕不开的就是钱先生。钱钟书不世之鸿儒也,海阔天空话《中国诗与中国画》之大题,然亦高屋建瓴,醍醐灌顶;二川草根门外汉者,局天蹐地谈一首诗和一幅画之小目,还得画地作牢,步步为营。有一点是相似的——“我想探讨的,只是历史上具体的文艺鉴赏和评判。”(该话原为:我有兴趣的是具体的文艺鉴赏和评判。为众多“钱迷”所引用,钱先生将其作改,想必是有内中原委的。)

  前者“中国绘画史上最大的一幅画”,那是一盘“回锅肉”外加一碟“怪味拼盘”;今者“中国诗歌史上最大的一首诗”,则是新鲜烹制一盏“麻婆豆腐”。尽管敝乡有“豆腐不上席”的说法,但这“麻婆豆腐”虽先让你嘴唇跳舞、舌头打抟,实际带点“疫苗”性质,或许将来有人再来“麻”(敝乡土语,与东北土词“忽悠”同义)你时,多少有点预防抵抗力。

  《锦瑟》是中国朦胧诗的鼻祖,同时也是这类诗不可超越的顶峰。多少学子殚精竭虑终无所获,几许雅士穷经极典不知所云;释惑者信誓旦旦而美言难信,解迷者确凿声声且欺世骗己;抉微钩沉与圆梦解谶难分泾渭,捉风捕影与穷幽洞玄堪称兄弟。《锦瑟》啊!《锦瑟》——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大师与巫师齐飞,探赜共胡猜一色。   
(记不得是《管锥编》多少页了)美食家们得出一条共识:最好的美食就是饥饿。这碟“麻婆豆腐”过两天再端上来,汉语的“两天”具体是多久呢?汉语自己都说不清楚。就美食的角度而言,哈拉子流到地上之日,就是“麻婆豆腐”上桌之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GMT+8, 2024-4-30 03:33

© 2001-2011 Powered by Discuz! X3.4. Theme By Yeei!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