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5217|回复: 0

[现、当代] 访花鸟画大家王憨山艺术展(李妍)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9-19 17:22: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写意花鸟画的“田园宰相”——访花鸟画大家王憨山艺术展
本刊记者:李妍


3月16日,中国美术馆联合湖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湖南省美术家协会等5家单位,为湖南已故著名花鸟画大师王憨山举办了为期两周的《王憨山艺术展》。这一次画展对中国美术界和憨山先生及其家人来说,都有着独特的意义。从2003年开始,中国文化部与财政部共同设立了《二十世纪国家美术收藏和捐赠奖励资金》,专门用于对20世纪优秀艺术作品的收藏及捐赠进行奖励,意在保护和弘扬祖国的优秀文化艺术,丰富国家艺术珍藏。2011年,中国美术馆专家经过多次认真调研考察后,将王憨山艺术作品列入拯救性收藏,此前全国列入此计划的已有吴冠中、靳尚谊、吴作人、华君武等著名艺术大家的入选。此次画展后,王憨山家人捐献了40幅王憨山的作品给中国美术馆永久收藏。

隐居山野,横空出世
王憨山是何许人也?
1987年春节后不久,一位地地道道的“农民”背着两个大麻袋东西挤上了从湖南双峰到长沙的公共汽车。因为麻袋要占一个座位,售票员要他补一张车票。但是他实在没有多余的钱,就将麻袋放在座位上,自己死死的护着麻袋从双峰一直站到长沙!当这位老农民在湖南美术界专家教授面前打开他那两个宝贝麻袋,掏出一卷卷的大写意花鸟画时,震惊了湖南的美术界。一个默默无闻、隐居民间几十年的写意花鸟画大家横空出世。他就是王憨山。他的的确确是一个农民,但是他的的确确是一个画家。他是中国著名国画大师的高希舜和潘天寿的弟子。这一年他63岁。第一次在湖南师范大学美术系举办了个人画展,立即轰动了湖南美术界。1991年,王憨山先生在北京中央美院举办个人画展。这一次,他用两个自己做的木箱子装画,代替了以前的麻袋,身上穿着一件洗得发黄的衬衫,腰上系着几分钱一根的纱带子。画展没有花篮、没有开幕式、没有剪彩。但是,王憨山先生以其独树一帜的大写意花鸟画再次震撼云集北京艺术家,一时观者奔走相告,好评如潮。
中央美院周建夫教授说王憨山的画是“一股大风来了,一个很大的声音来了”。
著名美术界叶君健说:“粗狂中有细,朴素中有雅,乃画中上品!”
著名画家和艺术评论家林凡将他与齐白石对照评论:“王憨山对白石老人是师心、师神,自有创造的。他所注重的更是自然生命的坚韧张力,含蓄中自有狂放的力量。他画的游虾,不着力于表现晶莹圆润的肉质,潜水嬉游的悠然情态。反变而为坚硬挺拔、翻江倒海的峥嵘意态;他画苍鹰搏击太空,如铗风霜类之势;他画的斗鸡,姿态雄强,力的表现,无可约搏。这都是无见于白石老人绘画之处的。”
画展惊动了中国文学大家艾青和中国美术评论泰斗王朝文。王朝文将王憨山请到自己家里面谈。王朝文先生说:“你们湖南出画家,不能说你比齐白石高,也不必说齐白石比你高。每人有每人的长处。”
此后,在20世纪最后几年,王憨山从中国写意花鸟画大师吴昌硕、齐白石和潘天寿这三座巍峨耸立的大山之中奋力搏击,以强烈的艺术风格和博大的文人情怀,独树一帜的屹立于中国花鸟画画坛。他先后去广州、深圳,台湾举行画展,刮起一阵王憨山旋风!然而,正当中国花鸟画翘首企盼他继续奋力搏击、号令新人的时候,2000年春节刚过,王憨山先生不幸溘然仙逝,让中国美术界痛惜不已,扼腕长叹!这个生前孜孜以求而又无能为力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画展的著名艺术家去世后受到了中国美术界的特别重视。2000年9月,中国美协艺委会、中国故宫博物院、中国画研究院、中国美术馆等9家单位联合起来,在中国美术馆为憨山老人举办了该馆有史以来最大的个人画展。中国故宫博物院副院长杨新主持开幕式。全国人大原委员长乔石在中国美协原副主席王琦和杨新的陪同下兴致勃勃的参观了画展。中国美协常务副主席刘大为致开幕词。中国书画研究院院长刘勃舒主持召开王憨山艺术研讨会。开创中国焦墨山水的画坛大师张仃先生为艺术展亲自撰写《前言》说:“我观王憨山的画,谓其有“四气”。一是土气;二是文气。三是才气。四是大气。开张胸臆,刚健清新,小题材画出大气象。这“四气”,当是中国画至为宝贵的元气和真气。看到王憨山的画,我想起当年可染先生面对黄秋园遗作时的感叹:“国有颜回而不识,深以为耻。”憨山多次来京,我亦数次去湘,竟缘悭一面。恨不能起憨山于地下,执手相聚,以慰我怀。”痛惜之情赫然纸上。

中国著名美术评论家郭晓川说:“王憨山的作品洋溢着野生的气息,可爱的气息,在中国花鸟画花坛可谓无出其右者。王憨山创出了自己的画风,他的画风在中国美术史上是有建设作用的。王憨山的艺术创作其重要性在于他为中国大写意花鸟画的发展史做出来价值重大的贡献。”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著名美学评论家王鲁湘说:王憨山面临着三座大山:吴昌硕、齐白石、潘天寿。这三座花鸟画的大山,20世纪没有人能够跨过去。我觉得王憨山之所以冒出来了,大家比较惊奇,其中又一点很重要,他在一个非常艰难的、大写意花鸟画这样的创造环境中间,取得了一些突破。他是一个用脑子画画的人。
据统计,王憨山在贫困中去世后这12年,几乎中国所有的权威美术机构和美术评论家都对王憨山这位憨厚朴实的隐士文人花鸟画艺术家给予极高的评价。为了纪念这位艺术大家,中国美术机构出版了大型王憨山研究文集《王憨山画集》、大型画册《王憨山》和《论王憨山的写意花鸟》、《憨山世界》、《王憨山画传》、《王憨山艺术研究》(图录卷和论文卷)等。中国美术馆的一位专家对记者说:看过王憨山先生画展的人都说,这是好东西!

坎坷人生,大器晚成

王憨山一生坎坷,历经磨难。他自幼随父亲学画。中学毕业后考入华中高艺,随后再考入南京美专本科曾师从绘画大师高希舜。22岁挑着一旦西瓜去拜傅抱石为师,读中央大学美术系,后经傅抱石介绍,入读杭州国立艺专,拜国画大师潘天寿为师,一直孜孜不倦的从事写意花鸟画的学习与创作。后来,因为抗战和文化革命等一系列漫长的社会动乱,使他无法从事艺术创造,最后竟然把他抛到了自己的山区老家,成为双峰二中的美术老师,县文化馆的美术专干。但是,即便如此也没要压制住他从事花鸟画的创造的愿望。
憨山先生的画作第一次为世人所知,要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1984年,憨山先生家乡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龙田乡集资办学——当时先生已退休还乡,终日“流连于山花野草,嬉戏于虫鱼鸡虾”,悠然而居,信笔书画,自得其乐。有老师和朋友跟他说:“你的画画的好,何不画些给我们去卖,兴许也能卖几个钱呢!可以帮我们建学校。”先生想着集资办学是好事,本当义不容辞,另一方面也想知道自己的画究竟有没有人要,于是一鼓作气绘了300幅,结果竟全部卖光了,卖了24000元。这在当时可不是小数。因为这一转机,憨山先生才诚惶诚恐地在湖南师大美术系展厅举办了一次个人展览”。一时名噪潇湘,所见者皆惊为白石再现。
从此以后,憨山先生迸发出极大的创作热情,短短十多年的时间,坚持自己的艺术追求,将文人画的传统精髓融入长年乡村生活积累的艺术感悟之中,创造出在中国花鸟画史上独树一帜的文人写意花鸟画风格:粗犷朴实,重拙大气,文采飞扬,情趣盎然。
1997年,中国故宫博物院破例收藏了王憨山的《野塘秋水立多时》和《不随丹凤朝阳去》两幅精品。据说这是故宫博物馆首次收藏在世画家的作品。
2000年先生辞世,时年76岁。9家单位在中国美术馆展览为他联合举办了遗作展后,10幅作品当即被中国美术馆收藏,4幅作品被故宫博物院收藏,进一步确立了王憨山艺术在中国画坛的地位。2001年,憨山先生的作品《涂鸦四十年》入选《中国百年画展》。2002年,憨山先生的作品《大吉图》和《先放江南第一花》入选全国中学美术初中课本。
2005年时,王憨山艺术研究会成立,旨在研究、推介、保护王憨山艺术,如制作王憨山研究图录,利用报刊等媒体进行推介,遏制造假等不良现象,支持和陪同家属做一些展览及方方面面的技术工作。
2007年时研究会曾为憨山艺术申报过国家20世纪美术工程,但因一些准备工作不充足而未能通过审核,几年之间研究会为了推广憨山艺术一直在不断努力,去年终于如愿申报成功,并定下了今年3月的展览,以纪念这位隐居僻壤,在乡间笔耕不辍的艺术家。
1999年憨山先生75岁大寿时曾说对家人和亲友说过“我死后作品要捐献给国家”,这次《王憨山艺术展》开幕式上,王憨山的夫人谢继韫女士代表家人向中国美术馆捐赠了40幅憨山先生精品,圆了憨山先生的夙愿。表现出憨山后人心想国家、慷慨无私的高风亮节。


文人花鸟画大风过后的启迪

《王憨山艺术展》开展前日,我们闻讯后,有幸采访了王憨山艺术研究会的会长王志坚和憨山先生的家人。
王志坚会长自己也是一位知名画家。他是憨山先生多年的忘年好友,来往甚密。王志坚先生告诉我们,“我们常在一起谈画论艺,或是我上憨山师家,或是憨山师赐步我的寒舍,总是要谈到凌晨3点左右,疲倦方休。”他曾多次陪伴憨山先生到长沙、上海、南京、杭州、广州、北京等地办展或拜会老友,对憨山先生及其艺术极为了解。
谈起憨山先生的艺术发展,王会长说,王憨山先生的艺术风格也是根据时代特点逐步确立起来的。
学生时代时,他比较注重客观写实,水墨味较浓,有浙江一路的风格,讲究传统的笔墨、构图和画面气氛等。
上世纪50年代以后,受到文革的抑制,作品多数是主题性的,反应社会变革的一类题材,以版画居多。
70年代末,改革开放之后,思想解放,他得以自由发挥,重新回到生活,回到文人画创作。他并全面反思过去,将有影响的画家,如齐白石、潘天寿等人的作品进行研究、思考、借鉴和创作,虽然还有一些传统意味,但已明显地有了自己的个性的东西。
到了80年代,他的个人风格更为凸显。他用笔刚健、洒脱、水墨味道浓厚,画虾、蛙,水墨变化丰富,有齐白石影子,但却能体现出不同的构图。他的作品造型别致,追求高难度的角度,书法融篆书和金农书法于一炉,逐渐形成了个人风格。
80年代末,90年代初,他独特的“重、拙、大”的画风就已逐渐确立,造型概括、简练,笔墨重拙,构图宏大,色彩强烈,具有浓重的民间味道和文人思想,形成了憨家的艺术风格。这个时期,他一方面注重对有生命的东西进行探索、研究、提炼,喜欢把平常的东西变为很有品格的艺术,创造出生机勃勃、具有扑面而来的艺术活力的作品。另一方面,他注重情感的表达,看上去憨厚笨拙的作品,其实思想上很活络,极力在情感上抓住艺术的本真,将其与自然生命牵连在一起——抓住自然界的变化。他观察动植物的生长规律,生动活泼的表现他们。比如斗鸡,斗牛,既有力量的美,又有顽强拼搏的精神——反复琢磨、体现,表现出深刻的文人情怀和幽默的情趣。
因此90年代后的作品,题材得到拓展,作品更加简洁,色彩更加强烈,最重要的是思想性更为深刻。每一幅画的创意、标题,都百般斟酌,“很讲究,很文气,很有意境”。1990年至1999年是他最辉煌的十年,无论是巨幅还是册页小品,都是大刀阔斧,真力弥漫,既具有强烈的民族气派,又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
王会长说,坎坷的生活让憨山先生的委屈、怨愤无处发泄,他需要通过文人画的方式来表现。而另一面,逆境又迫使他妥协。在农村,信息闭塞,交通不便、环境的沟通已成为限制他发展的巨大因素,实在不能再在乡下待了,而要离开,要走出去,就必须改善环境,筹集资金。他的子女是农村户口,分配工作等问题,都要开支,再加上晚年时小儿子重病,也要医疗费用,困顿的生计迫使他不得不出卖一些作品。而此时市场喜欢热闹些的,雅俗共赏的东西,这些虽然使他的画风略有变化,但总方向还是没有偏移的,还是追求自己独特的文人画风格。
提起憨山先生最仰慕的画家,王会长说,憨山先生还是以吴昌硕、齐白石、潘天寿为主。在他晚年相对疲惫的时候曾不无感慨地说:“齐白石是越不了的。”但是他一生努力研究齐白石的作品,他沿袭了齐白石忧心人民疾苦的博爱情怀,并不刻意追求齐白石难以超越的极致的笔墨技巧,而是另辟蹊径,从笔墨上追求重、拙、大那种与前人不同的东西,拉开了距离,最终体现出独属于他个人的铿锵之声,反而比古人的东西更为强烈。
王志坚告诉我们,世人评价憨山先生是吹向中国画坛的“一股大风”,风过之处震动了画坛的心脉神经,留下的却耐人寻味的启迪——什么是具有独创性的艺术?什么才是不沉迷于沿袭传统的艺术?什么是代表国家和民族艺术?什么是真正的美术的修养?

鱼为奔波始化龙

憨山先生喜欢画鸡,从十几岁开始,画了好几十年。公鸡、小鸡、斗鸡,一只只一群群,与花鸟鱼虫相伴,信步画间。最最平常的农家景物,他画了又画。每一幅作品都有无数草稿,改了又改,层层修补拼贴,直至在他眼中臻于完美。画鸡如此,画鱼亦如是。他画的《稻熟江村忆鱼肥》、《以卜余年见太平》独具心裁,给人一种新的审美情趣。
王憨山的长子王雪樵先生告诉我们,勤奋与严谨是先生得以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父亲每日清晨即起,先是练书法,而后白天作画不缀,晚上看书。一天要习作10个小时左右,从无间断”。“他时常告诉我们,一幅画为什么要画它,要表现了什么东西,它的思想是什么,一定要清楚。他告诫我们画画不光是技法,最重要的是有些什么领悟。” 他看鱼,看虾,看田间斗牛,看竹笋生长,一看就是好久,忘了吃饭,忘了回家,忘了尚在旅途之中,画下一幅幅速写,笔耕不辍。
在家人眼里,憨山先生淡泊名利、傲骨平心。他虽然怀才不遇,但却非常乐观豁达,辛勤工作。“他不爱说话,经常只是哈哈笑一下。做事多,说话少。没事就喜欢看书,家里什么都不管,家务都是我做。搞画展没经费,跟公社书记借钱办的,欠的钱都是靠我喂猪赚钱还的。”憨山先生的妻子谢继韫师母笑着对我们说起一些往事,言谈间情深意长,毫无责怪之意。她说憨山先生非常的节俭,对人特别的好。他爱吃鱼,有一次饭店的鱼好吃,他就满怀感恩之心赠一张自己画的鱼给厨师。师母说着,神态中流露出温馨与纵容。憨山先生曾对师母说:“当我倒下去的时候,是继韫投入我的生活,是她使我重获活下去的勇气。”尽管生活清苦,他们两位老人却相濡以沫。先生去世后,画作都是师母保存,虽然生活依然并不富裕,却一副都不舍得卖,全部保存在银行的保险柜里面,任何人都不能动。
有人曾总结了憨山画作的市场价值:第一阶段,1987年长沙画展前后,20元一平方尺;第二阶段,1991年前后,参加中央美院画展后,渐有声名,也只是200元一平方尺左右;第三阶段,1996年深圳、广州展览后,身价陡升,为2000元一平方尺;第四阶段,2000年仙逝时,声名鹊起,其画作为五六千元一平方尺;第五阶段,2002年以后,美术界、收藏界对其欣赏有加,其地位稳步上升,直追大师行列,其画作保持在5万元一平方尺的价格水平。王师母对我们说,谁能想到当时筹资办学时60元一幅的画,现在已是价值五万一平方尺?某次展览之后,南京一位商人欲出价5万5一平方尺买下展出的所有画作,师母依然舍不得卖,心心念念的都是以后要给憨山先生继续办画展、办纪念馆。这次,为了让憨山先生的艺术服务于国家和人们,他们却一下子就捐了40幅给中国美术馆,爱国之情,感人至深。
憨山先生曾用刘小岑笔下的俗称“死不了”的太阳花比喻自己,“你重视也罢,不重视也罢,就是死不了。它能尽自己一点心力,装点这个世界。” 先生曾经发誓说要完成500幅稿,要用尽千担洗墨水,创作出更多的作品。现在,这些夙愿虽已无法完成,但先生这“一点心力”,已让他的艺术与精神鱼化麟龙,永不磨灭。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GMT+8, 2024-4-20 06:40

© 2001-2011 Powered by Discuz! X3.4. Theme By Yeei!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