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745|回复: 2

土人阿公·草屋选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2-14 14:56: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土人阿公

热点议题有感(诗五首)
近来热点议题颇多,是盛世之忧也。兹选其中五者发点感慨;草根忧国,如此而已。

一  民生忧患
未死皆忧生老病,        有衣还需食住行。
十年过去休回首,        八字算来总伤神!
荷包微涨价高升,        公帑骤增我渐贫。
无聊欲就富家食,        也分豪门几碗羹?
  
“八字”,生老病死衣食住行。此皆百姓须臾难分之事。十年来经济高速发展,财税收入更以每年百分之三十以上比率增加;而一般平民收入增长远不及此,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等项尤为不堪重负。年来有所改善,尚远难如意,而贫富差距之大,则数倍扩大了老百姓的忧患感。

二  跳楼频频
性命如此危且轻,        高楼一跃便离魂!
世道浇薄暖意少,         生计窘迫家累沉,
社会失衡意落寞,        心理无靠情迷昏。
愿有博爱被天下,        莫使连跳再骇人!

试对近来自杀频发分析了四种原因,当然还有更多。据报,发生“十连跳”的富士康,其员工待遇尚称中上,则轻生何由,更须深究。

三  地产新政
地产新政发雷霆,        几家愁苦几家欣?
开发商成焦郁碌,        购房者作观退停。
或谓成交日萎缩,        又见报价仍坚挺。
热锅蚂蚁更有谁?   财政银行费脑筋。

“焦郁碌”,焦虑,忧郁,忙碌;《南方周末》4月29日17版:新政后,地产商成了“焦郁碌” 。“观退停”,观望,退订,暂缓购房;这是目前购房者较普遍的状态。
房地产暴利历来由开发商(特别是大央企)、地方财政和银行分享。在这几方既得利益者的互动下,此轮新政命运如何,远未可知!


四  国进民退
纷疑民退国又进,        郎眼观来语更凌。
地产翻复看央企,        晋煤整顿转官身。
盈利上缴十几点,        总裁受薪千万银。
公仆如成大老板,        主人莫非小愚民?

民,民企;国,国企;郎,郎咸平;央企盈利中,据报上缴国家财政者仅百分之十几;央企头头年薪过千万元者更屡见报章。不为民谋利,反与民争利,则国企又进,利耶弊耶?


五  校园惨案
忍睹儿童带血呻!   近来学子死伤频。
人谓穷徒拼性命,        官称宵小病神经。
传媒纷为民怨请,        罗网密把校门屏。
何如甘霖普天洒,        浇熄野火福众生。

校园惨案月来频发,举国震惊。原因为何,众说纷纭,还是温总理高瞻远瞩,指出此类案子有其深层原因。

[ 本帖最后由 墨如金收集 于 2010-12-14 15:09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10-12-14 15: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青  衿  吟

---“老三届”忆学生岁月


  


年年“五四”,今又“五四”,青衿忆来尽是诗。


  
曹操《短歌行》:“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不管方家作何解读,我更愿意把它理解为一个饱经忧患的长者对于青春的怀念,对于曾经共度青春岁月的故交的追忆。沧海桑田一路走来,蓦然回首,才能深沉地体味到青春,体味到青春岁月里种种迷茫`求索`幼稚`狂热`激奋`消沉`荒废`牺牲`向往`失望┄┄;都象美酒一样,久之弥醇,令人回味。


  
四十七年前升入了我的高中母校。这是一所当时被授于全国中学教育“百面红旗”的重点高中,来自十个县市的所谓“尖子”汇聚一班,开始朝夕相处。当时三年饥荒将过未过,国家经济处于恢复之中,而高层政治斗争也渐入险境,“社教”即将展开,“文革”正在酝酿。莘莘学子们在埋首攻读做着大学梦的同时,渐渐感受到愈演愈烈的政争所带来的动荡和不安。终于在距高考仅差十二天时,“文革”降临,大学梦破灭!“停课闹革命”`“破四旧”`“大串联”`“夺权”`“武斗”`“抓‘五.一六’”`“上山下乡”(这些专用名词不知有否收入《辞海》?否则后人无法考证),等等等等,一连串噩运接踵而来,而且直至我们离校,还远远看不到悲剧何时落幕。


  
但这样的青春仍然不折不扣的弥足珍贵:年青,朝气,人人洋溢着那种时代四处弥漫的英雄主义和献身精神;一面嚼着菜根,一面做着好梦,都以为天将降大任于其身;处身底层勉求温饱,却又忧国忧民常怀济世之志;求索真知服膺传统,却又固执自负欲求惊世骇俗;┄┄终于,磨难历经了,幻梦破灭了,年华逝去了。留下了什么呢?难道仅仅是痛苦和挫折?啊不不,还有成熟和透彻,还有从头再来的韧劲,还有平凡生活的温馨和从容,还有穿过惊涛骇浪后的豁达和淡定,还有回望青春时那种余味满口的酸甜和苦辣。历史没有虐待我们。


  
啊,青青子衿,你的背影清楚留在我们这些“曾经拥有青春的人们”(如今晚电视主持人敬一丹所言)的心里和梦中。我们沉思和吟唱,但为君故,但为君故。


  



  
一  难回首处尘满天


  
闻хх`хх` хх欢聚瓷都不胜歆羡赋诗以寄请代一觞


老调不弹四十年,      同学聚首欢无间。

醇酒料应逊旧雨,      乌发惜巳变苍颜。

可慰怀者孙绕膝,      难回首处尘满天。

寄语三人宜细酌,      湖山徜徉好御寒。


可惜我未能参与,但时隔四十年的聚首,那种欣慰`感慨和回首往事时的五味杂陈,可以想象。对尘满天时的回味,不仅会有通达,更会感受些许苍凉?那就借酒御寒吧。


  

二  草上谈玄忧国是


大公路口耶稣殿,      百余学子借此眠。

向晚萤灯两眼暗,      入夜木床一被寒。

草上谈玄忧国是,      厕间品诗分纸烟。

囊中剩钞休虚掷,      好买豆腐一毛钱。


  
所忆的是经济恢复时期尚称平静的学子生涯:清苦中有趣,平俗中高雅,位卑但能忧国,自信而又进取。这应该是当时青年学子普遍的精神状态。一毛钱一碗的煮豆腐,现在想起,还满口余香。


  
三  文理何济苍生急

至今难解少年茫,      底事醉酒卧医床?

忧时胸怀八千里,      对君杯倾二十觞。

文理何济苍生急,      左右益增学子盲。

老来方悟稼轩句,      可叹西楼对秋凉。


“文革”渐行渐近,要不要读书(文`理)了?什么叫路线(左`右)?茫然,矛盾,惶恐,无助,学校之大,快要放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了。--那时我生平第一次喝醉了酒。


  

四  曾经丧乱六七年

曾经丧乱六七年,      江城长夜满硝烟:

学子四命我犹骇,      洒桶一担君竟闲!

强项争执评鲁郭,      弱冠运筹羡鬼仙!

始知性灵非纸笔,      只在张生一心田。


  
诉忆的是一九六七年“武斗”时一次颇有传奇色彩的经历。两派刀兵相见,枪炮齐鸣中赤手空拳的学生四散逃命;我等四人一路躲藏,其中同学张君数天后竟能挑一担洒桶,扮成农民进出城区接引我们脱离险境,至今感佩!回忆这一段,也算给“文革”动乱留点见证吧。


  



  
五  江南秋来好景天

江南秋来好景天,      诗酒联翩羡尔仙:

甫出南海入云海,      才下黄山上瓷山;

婺源巳品江湾屋,      豫章又访滕阁贤。

我今虔城暂罢饮,      留俟君归再寻酣。


  
当此江南好景之时,夕阳尚红之际,愿同辈们珍重!愿青年们奋发!


  


土人阿公
二OO八年夏忆写,二O一O年“五四”整理
 楼主| 发表于 2010-12-14 15:25:51 | 显示全部楼层
祭袁崇焕:独柱欲擎无奈天


  
    ---访东莞袁园赋诗四首
  
袁崇焕(1584-1630)  明军事家。字元素,广东东莞人。万历进士。天启二年(1622年)单骑出关,考察军事,还京自请守辽。他筑宁远(今辽宁兴宁)等城,屡次击退后金(清)军的进攻。六年获宁远大捷,努尔哈赤受伤死,授辽东巡抚。次年获宁锦大捷,皇太极又大败而去。被崇祯帝任为兵部尚书,督师蓟辽。崇祯二年(1629年)后金军绕道自古北口入长城,进围北京。他星夜驰援,因崇祯帝中反间计,认为他与后金有密约,被杀。


  
                 ---《辞海》1979年版,第535页

  
明自朱元璋建国起绵延二百五十余年,到了天启、崇祯二朝,已是百病丛生,气息奄奄。彼时朝政腐败,天灾频仍,宦官弄权,士林结党,为政者如坐火山,惶惶不可终日。而后金(清)在努尔哈赤统领下整军经武,奋发图强,屡有斩获,咄咄逼人,已日显取而代之的气势。就在这种风雨如磐的王朝末世,袁崇焕拍案而起,建立了一番功业,也演出了一场悲剧。


  
二 O O 八年八月,我应老同学张君之邀,往游东莞袁崇焕故园。我们瞻仰于崇焕塑象之前,徘徊于依依垂柳之下,凭吊这位先人;驰想着:如果袁崇焕不是生于彼时彼世,如果对手不是如努尔哈赤和皇太极父子那样强悍英明,如果在上者不是崇祯帝那样猜疑、刚愎,如果官场不是温体仁、周延儒那样结党、构陷,如果┄┄,那袁崇焕的命运又当如何?


  
但历史没有“如果”。从秦的商鞅、李斯,到宋的李纲、岳飞,再到明的熊庭弼、袁崇焕,这些悲剧人物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因理想而献身,置安危于不顾。这注定了他们的悲剧。而更为可悲的是,他们有的不仅冤死于皇家 ,而且不容于百姓;行刑之时,观者如堵,市人皆欲食其肉而寝其皮!还他们以公道的只有后人后世。


  
同学张君感慨良多,赋诗一首(见后), 我也甚欲一吐为快,遂有了以下四首。
  
一  
亡命之心究难收,      促膝拒依老罗浮。
只望忠谋救危国,      不信酋计胜吴钩。
一腔热血洒历历,      三万边兵恨悠悠。
奇闻更寒千古胆:      京人争蹴督师头!
 
  
计六奇《明季北略》记载:“时(按即袁就刑时)百姓怨恨,争口敢其肉,皮肉已尽,心肺之间叫声不绝,半日而止,所谓活剐者也。”百姓竟如此愚昧!命运竟这般残忍!当时除深明事理的三万边兵含恨而去外,另有一佘姓家人仗义收殓,而且世代为之看守庐墓。袁死后一百余年,乾隆四十八年五月下谕:“朕读《明史》,袁崇焕督师蓟辽,忠于所事,而其时主暗政昏,不能罄其诚悃,以致身罹重辟,深可悯恻。查其子孙有令出仕。”(转引自夏立坤《袁崇焕》,第480页)算是由胜利者还了个公道。

  
袁园记载了一则异闻:崇祯元年崇焕接诏复出行前,有罗浮道人者前来谏阻,崇焕决然曰:我愿为亡命徒也!不料竟一语成签!台湾史家陈致平称袁“为人慷慨有胆略”(《中华通史》第八卷第297页);计六奇记载:袁慨然受刑后,刽子手叹道,“吾服事诸老爷多矣,未见如袁爷胆之大者!”(出处同上)袁崇焕勇于任事以致于不计后果的性格本色由此可见一斑!这是他之所以为英雄、他的命运之所以为悲剧的原因之一。
  
二  
独柱欲擎无奈天,      经略多端履万难。
力斩文龙渐成隙,      屡忤庙堂终被谗。
已有风波留宋史,      何无款曲达君前?
天心厌明谁有计?  百万灾黎哭中原.
  
这首诗是复同学张君的。原诗如下:

擎天一柱起南天,      应召兼程赴边关。
独骑亲察辽东地,      韬略成竹在胸间。
锦宁小试存青史,      红衣大炮捣敌前。
若非昏君中奸计,      满清何得入中原?
  
我和张君都在探讨崇焕悲剧是偶然的还是必然的。以崇焕的刚毅性格和急于事功(他曾面奏崇祯:“臣请五年,为陛下肃清边陲。”见计六奇同书第92页),他必设法除去跋扈贪渎的毛文龙,必屡屡坚持己见而忤逆上意;而为上者是刚愎自用的崇祯,是意存构陷的大学士温体仁(毛文龙同乡)。更为根本的是王朝末世的尖锐矛盾和混浊世事,君子道消而小人道长。前有熊庭弼伏诛,后有杨嗣昌自戳,对于耿介自为的袁崇焕而言,其时其世,成仁杀身是正常的,明哲保身倒是反常的了!
 

思宗猜疑类元璋,      为君刚愎为臣难:
前朝方斩熊庭弼,      后宫又信杨太监!
军心多变乱如蚁,      重臣屡戳噤若蝉。
貂裘未暖西市血,      已见白绫挂煤山!
  
“明思宗(按即崇祯)是个刚愎自用、感情容易冲动的人。他在位十七年中的表现,是杀人很多,政令无常。崇祯十七年中,更换了五十个宰相,这打破了以前宰相更易的记录。”(台湾陈致平《中华通史》第八卷,第296页)这位末代皇帝的为君之道是如此令人齿冷心寒!
  

垂柳依依饯行亭,      故园今又草青青。
当日督师一舟去,      此地乡梓双泪淋。
捷报频传民方祝,      噩耗顿至城欲倾。
桂藤粤莞争何激?  百千斯年恨未平!
  
东莞的袁崇焕故园是个萦绕着温馨和哀婉气息的地方。袁崇焕就逮后,家人悉遭流放,当时这里大概是人去园空,无限凄恻吧?进园就可仰见崇焕的高大塑像,两旁守立着他的偏俾部曲;其后是居家小院,四合式,令人想见当初这里也曾有过的其乐融融。后花园的一侧是衣冠墓,据说是照北京原址原样而建,守墓的北京佘氏一族,就依偎着这样的处所为袁崇焕接续了近四百年的香火,这就是真正中国人的正气吧!


  
如果去到袁园,你可以在园后小河边的践行亭里,披着依依的垂柳,凭吊这位悲剧英雄留在故园最后的足迹,默诵他的绝命诗:


狱中苦况历多时,      法在朝庭罪自宜。
心悸易招声伯梦,      才疏难集杜陵诗。
身中清白人谁信?  世上功名鬼不知!
得句偶然题土壁,      一回读罢一回悲!


  
(此绝命诗转引自夏立坤《袁崇焕》,第479页)


  


土人阿公 二O O八年八月作诗,二O一O年五月八日凌晨成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GMT+8, 2024-4-29 03:46

© 2001-2011 Powered by Discuz! X3.4. Theme By Yeei!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