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717|回复: 0

吴冠中何以不懂中国艺术和“笔墨”的又一内因(李钧长)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9-15 10:37: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李钧长




      吴冠中先生时常责难批评他“笔墨等于零”谬论的人没有读过他最初的原文,在这里,笔者首先要说明的是,吴先生谈“笔墨”的原文我在前几年就已读到过,正因为读过他的原文,才感到其文有十分严重的误导问题。

     要指出的是,吴冠中先生原文中的几处观点对于西画来说是可以言之成理,讲得通的。但若用其来品评中国艺术,从中国艺术文化价值品评眼光来看,则格格不入。准确地说,吴冠中谈“笔墨”完全不得要领。比如吴冠中先生文中说“人们往往孤立地评论笔墨。喧宾夺主,笔墨倒反成了作品优劣的标准”。这句话正是中西艺术的最大和本质差异所在。从这句话正完全可以断定吴先生并不懂中国艺术,更不懂中国文化之本质。不同于西方艺术之处的是,中国艺术正是要品味这个“一招一式”的质量。“笔墨”恰是中国艺术的“一招一式”,是可以“孤立地欣赏”的。而且“笔墨”质量必须达到可以经得住“孤立地欣赏”和推敲的作品方可能算佳作。下面谈谈原因。

     中国艺术的价值评判,在于书画家必须具备能“评论孤立地笔墨”的敏锐眼光和能力才算修养有素。至于吴先生说“喧宾夺主,笔墨倒反成了作品优劣的标准”。笔者认为,笔墨何以是作品优劣的标准这一点,搞西方艺术的作者不容易理解,为什么呢?因为中国的一切艺术都有一个共性特质,就是讲艺术“个体元素”的品质品位, “个体元素”的质量必须耐看,必须过关。比如书法,只有点画精到经得起反复琢磨推敲的书法才堪称优秀作品。“书法以用笔为上”就是对“点画”的最高要求, 个体的“点画”正是 “孤立的笔墨”,必须地道,品评书法的“点画”质量和品评中国画的“孤立地笔墨”同理,也就是说,中国画、书法中“孤立”的“笔墨”不但都可以独立地欣赏,而且作品的“笔墨”必须达到可以“孤立地欣赏”的水准和程度才有可能入画品、书品,否则便落俗格,更不可能入流了。

     书法艺术就那么几个笔画,但却可以变幻莫测,常变常新,让人玩味不尽,中国的书法令西方人心向往之,因为他们没有这样的艺术,难能所以才可贵。再如中国的戏剧,常常让西方人弄不明白,就那么几个剧目反复吟唱,看戏的人还可以如痴如醉,百看不厌。他们不理解中国人究竟在看什么,问题正在这里,因为,中国文化的审美心理是具有一个精雅细腻的特质,唐诗、宋词等的品评无不如斯。中国人看戏,看得恰恰是演唱者的“一招一式”的“笔墨”,也就如同在细细地品赏“孤立地笔墨”,“孤立地唱腔、唱法、身法、步法”皆在品评之列,都是可以独立地欣赏的。同一戏目由不同的人来唱和演给人的感受又迥然不同,中国的艺术皆具有这一共通性。吴冠中先生受得是西方文化先入为主的教育,他自然不懂中国文化的这一精深幽雅的特质,因而他会觉得这孤立的“一招一式”即“孤立地笔墨”有什么好看的。所以才说出了“笔墨等于零”这样的外行话。中西艺术本不同质,中、西方艺术价值品评的巨大本质差异和分水岭也在于此。由于吴冠中先生自身知识结构的缺陷,造成他不能真正懂得中国艺术的本质价值所在。因此必须观点鲜明地予以澄清,不然就会造成更大的误导。

     若象吴冠中先生那样把笔墨都说成“零”,按他的思路,就是要把中国的艺术弄得和西方艺术差不多了,那么中国艺术的深度与优势何以体现,这样中国艺术也就不攻自灭或名存实亡了,这并非做杞人之忧。就如同菜有中餐、西餐、川菜、陕西小吃、粤菜、鲁菜、韩国菜、日式菜等各式菜系,方能使人感觉到世界之丰富奇妙,如果取消各菜系的优势与特征,混为一谈,如同倒在一个锅里搅拌一下,就成了“烩菜”,世界各国烩菜都差不多,当然,也有特殊口味者,但毕竟是少数。吴冠中先生的“笔墨等于零”的理念,看上去貌似“求新求异”,实际上恰恰是在消灭差异,取消个性,走得正是“烩菜一锅拌”的无个性、无新意思路。

     所以说,对于中国艺术来说,“笔墨”本身就是“主”、是“根本”、是“一切”,而绝非“喧宾夺主”,更不可能是“零”。要想真正读懂中国艺术,真正迈进中国艺术的精深堂奥。首先就必须过正确解读“笔墨”精髓这一关,同时必须下工夫研究中国文化深层价值取向,须探究中国文化重什么,轻什么。否则,就不能正确认识中国笔墨和中国文化。从吴冠中先生谈“笔墨”的文章题目和原文的全文来看,在对于中国艺术文化的认识论问题上,目前看,吴冠中并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完全还是个门外徘徊者。主要是他对中国艺术文化深入不够,至今仍停留在一个很浅的认识层面。

    中国艺术何以卓然特立,要在 “舍笔墨而无它”(黄宾虹语)。这正是中国艺术在认识论上何以超越了西方艺术的地方。重新确认中国自身的文化个性并确定自身的文化身份是当前刻不容缓之事。


                                                                                                                                               刊于《青少年书法报》2008年8月16日 第33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GMT+8, 2024-5-5 08:57

© 2001-2011 Powered by Discuz! X3.4. Theme By Yeei!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