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130|回复: 0

[现、当代] 读《李可染画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5-27 11:58: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转载/意水寒堂·芦熙霖的私人媒体



  李可染先生是我国现代著名的国画大师,一生之中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墨宝和画论。他精于山水画,在人物动物画方面造诣极深:以“黑”、“满”、“崛”、“涩”为内涵创造性的探索出了一种新图式,在水墨世界中独树一帜,在中国当代画坛乃至世界画坛上占有重要的位置。他的艺术成就对于国画,特别是山水画一路发展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影响深远。徐悲鸿品评其画为“独标新韵” 、“奇趣洋溢,不可一世,笔歌墨舞,遂罕先例。”齐白石对其弟子也赞誉有加:“心思手作,不愧乾嘉间以后继起的高手。”吴作人在1983年的日本大阪举行的《李可染中国画展》序中评价更高:“艺术天地至广,而于山水匠心独运。峰峦隐显,云烟吞吐,乃古人所未逮;岚影树光,以墨胜彩,创境界以推陈。”可见,李可染先生的艺术成就之高,早已为世人所公认。其诸多名作如《钟馗送妹图》、《怀素书蕉图》、《斗牛图》等等也早已为人所熟悉,叹为观止。这前人均已述备之,今不赘说。
  早在上大学的时候,我曾于一些美学书籍上看到过李可染画论中的片言只语,深为其朴实易懂的语言,深刻独到的美学见解所折服。那时我一直苦于没有找到有关他画论的系统版本而深以为憾,后来不了了之,一直无缘窥见其画论全貌。前些日子,我偶然经过一个小书摊,得见一套上海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的《日月山画谭》丛书中有一本《李可染画语》,粗略翻阅之,是王琢先生于李可染众多画语及课堂讲演记录文本中汇集其画论精义,各以类从而成的一本较为系统的书籍。我欣喜若狂,花数文钱把它买了下来,回到宿舍后就读了起来。意犹未尽,复卧读两遍,始作些许笔记感言,遂成此篇文章。
  下面介绍一下这本《李可染画语》,兼论一下我感触颇深的两点东西:“学艺”和“传统”。
  绘画是李可染先生创造性的劳动结晶,画论则是他长期艺术实践的经验总结和理论升华。李可染画论,王琢先生将其系统地归纳为学艺、传统、意境、笔墨、写生、创作等六个部分。从学习入门的基本功,以至广泛师承,理解意境,提高笔墨技巧,如何写生,发挥创造性等等方面,都谈到了。诚如秦牧于序言中所说:“这本画语,具有相当的体系性。”
  一.学艺
  关于学艺,画家以其一生的绘画实践经验,总结出了许多简单而深刻的道理。一九六一年李可染先生曾在《人民日报》上发表过一篇题为《谈艺术实践中的苦功》的文章,强调学艺术要下苦功的道理。纵观这本《李可染画语》,我们处处可见画家对于勤练“基本功”的重视。例如,他提到“年青的时候,注重基本功的训练,遵守严格的规律约束,造成以后创作上的自由。”“基本功的练习,第一必须有正确的方向和方法作指导,必须从严格的规矩入手。……要带点强制性。”等等,言语虽浅,实为“知味”之言。切身体会,人都是有一定惰性的。如果不带点强制性,就会萌发“得过且过”的思想,长期下去必定会影响到日后发展。为此,人在学习开始的时候均需要规矩的约束,勤下苦功,以至成为习惯才行。朱子也说“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一样的道理。治学或者干事业,如果没有一定的“自制力”,加上长期的勤奋苦练,是不可能有大的成就的。
  关于基本功的积累,李可染先生反复强调:“艺术的功底要扎得牢固,根底要扎得深广,才能成为参天蔽日的大树。不然,只能冒出几颗‘豆芽菜’,独根独苗,单薄得很,幼嫩得很,不能成器。”创作要“忠于生活,主宰生活”,要“在正确的思想指导下,真正掌握足以表现思想的艺术技能”才行等等,道理浅而易明,实乃意味深远。生活、创作是一个长期累积的过程。就拿我自己平时写文章来说,由于生活积累不足,思想认识不深,看的书少,词语累积不够,我拿起笔来总觉得无从下手,咬烂笔头也写不出个字来。现在想想,那是“基本功”练得不够,“基本功”不扎实的缘故。学习、学习,学后还需要习(勤奋的练习)才能真正把东西学到手啊!石涛所云“搜尽其峰打草稿”,真可谓一语道破学艺的真谛。
  其实,人生是一个长期累积的过程。古往今来成就大事业者异于常人的原因,除了勤奋苦练之外,他们还有一种持之以恒,百折不挠的精神。李可染先生在国画创作和理论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正是他经过长期艰苦磨练和勤奋探索的结果。
  画家语:“治学一定要扎扎实实,来不得半点虚假。争名争利的人,投机取巧的人,在艺术上不会有大的成就。”“至诚治学,实者得慧”。此等平淡的语言,足以发人深思,给人以深刻的启迪。再如“齐老画画,不是画得很快,而是画得很慢。”一语,类似的,我曾于《傅雷家书》中看过,那里面傅雷以京剧艺术家盖叫天苦练基本功,开始练得很慢,根基练好后达至“化境”为例,说明学艺“慢就是快”的道理。我想,大概学艺的道理都是相通的吧。自古以来,有重大成就的艺术家、文史学家哪个不是具有朴实而勤奋、淡泊而本真的品质,练就深厚的基本功呢?
  二.传统
  关于传统东西,鲁迅先生在《拿来主义》一文中曾进行过坚决的批判,认为要“在批判中继承”,毛主席也教导我们“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这很大程度上是针对传统思想而言的。那么,从艺术的角度又该怎样对待传统呢?李可染先生提出了自己精辟的看法。他认为:对待传统要“以最大的功力钻进去,以最大的勇气攻出来。”传统要尊重,又要敢于突破;要在分析的基础上“师长舍短”。并且在总结自己的艺术生涯时说:“假如我的作品有点成就的话,那是我深入学习传统、深入观察描写对象、深入思考、深入实践的结果。人离开大自然、离开传统不可能有任何创造”。此外,他还刻了两方印章“可贵者胆”、“所要者魂”。“胆”者,敢于突破传统中的陈腐框框,“魂”者,创作具有时代精神的意境。这些都是结合自身创作实践经验而说出来的深刻的论述。如此态度,如此画语,实在是耐人寻味。
  联系到近日于天涯论坛上和一些网友讨论的“如何看待儒家文化传统”问题,一些人的言论极为激进,甚至还有人写了一篇题为《儒家文化、奴才、汉奸和狗性》的文章,对他们不屑的传统文化进行了血淋淋的批判,一副“欲置之死地而后快”的样子。我在回应楼主时曾说了下面这样一段话:“儒家文化中的一些优秀思想是不会泯灭的,无论那些‘自以为很了解儒家文化,有资格批判它’的人如何诋毁、鄙视它,它都不会失却它的光芒。因为,传统的优秀的东西从来都不是靠嘴,而是靠脑、靠心、靠历史来评判的。‘五四’时候一棍子把‘孔夫子’打倒了,那是革命的所需。等到出现‘文化断层’时,人们开始后悔了:天哪,传统的东西那里去了?那些还是有价值的啊!再回归传统……”
  我深信,现代中国学术的再度繁荣,“需从分析整理一路发展。”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年灿烂的文化,这个宝藏还有很多东西迄今为止还没有挖掘完。观诸国学名家、艺术大师,无不在深入研究、分析、整理传统的基础上取得巨大成就。离开了传统文化,治学就成了无根之木,无源之水,谈不上有多大的成就,更别提有多大的创造。
  关于“学艺”与“传统”,笔者就说这么多。其它的几点,意境、写生、用墨、创作等绘画理论,李可染先生于书中也提出了一些专业的精粹的论述,例如对于笔墨提倡“墨中见笔,苍柔相济”、“行笔沉涩,积点成线”、“远墨苍润,元气淋漓”、“立意为先,意随笔到”等等,见解独到,外行人难以参透;而于创作,则提出“经意之极,若不经意”等语。这些论述,与绘画美学方面联系较为紧密。在此,不作详细的介绍,有兴趣的朋友可自行去深入研究一下。
  顺便提提,王贵忱先生在这本《李可染画语》后面还撰写了一篇《李可染及其艺术成就》文章作为附录。学绘画的朋友也不妨仔细地读一读,这对于画家的学艺经历及艺术成就有一个概括性的了解。当然,如若能读一下画家之前的一些如《谈艺术实践中的苦功》、《李可染画语录》、《山水画漫论》、《山水画总论》、《齐白石画作的特点》、《论中国山水画》和《谈学山水画》等等文章专著,再对照他的一些绘画作品进行深入体会领悟,则更为开启心智,大有收益。
  好了,你考虑一下这本《李可染画语》是否值得一读吧。最后以书中李可染先生的一句话来结束这篇文章:“一些老前辈们在艺术上勤学苦练的精神,对我们今天来说,仍然值得学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GMT+8, 2024-5-1 19:19

© 2001-2011 Powered by Discuz! X3.4. Theme By Yeei!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