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662|回复: 0

[选刊] 曼殊大师──多情乃佛心(陈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3-31 11:41: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曼殊大师,清末民初人,曾留学日本;

在艺术的成就上,与弘一大师齐名。
师生性锐感深情,因著锐感,他关怀世事、忧国忧民,
因而加入反清革命的阵营;
由于深情,他寄情文艺,赋诗作文,撰写小说。
师三度出家,一生在凡情与道心之间徘徊,终将一己的多情化为佛家无限的慈悲,表现修道者的真情。



--------------------------------------------------------------------------------



陈星

生于一九五七年,杭州人。

一九八三年毕业于杭州师范学院中文系。

现任《杭州师范学院学报》副主编、副教授。

已出版的著作有《潇洒风神》、《佛天艺海》、《闲话丰子恺》、《子恺儿童漫画欣赏》、《人间情味》、《弘一大师与文化名流》等。


--------------------------------------------------------------------------------



为曼殊大师作传,这在我来讲已是多年的愿望了。所以迟迟没有动笔,一是因为手头的研究课题一时无法抛开;二来也怀疑自己是否能够胜任这项工作。事实上,就在我着手写作之前,有关曼殊大师的研究早已开展了七十余年。我们姑且不去探讨柳无忌先生所归纳的苏曼研究的三个阶段,即便罗列一下有关曼殊大师的长篇传记,就已经是够令人眼花撩乱的了。以下开列的就是我本人已经知道,甚至是仔细拜读过的作品:
《苏曼殊评传》(黄鸣歧著);《苏曼殊大师新传》(刘心皇著);《苏曼殊的浪漫》(陆爱吟著);《天女散花──民国诗僧苏曼殊传》(林佩芬著);《曼殊评传》(慕容翬著);《革命诗僧──苏曼殊传》(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党史委员会);《红尘孤旅──苏曼殊传》(张国安著);《苏曼殊传》(柳无忌著);《情僧长恨──苏曼殊》(宋益乔著);《苏曼殊评传》(李蔚著)。

面对如此丰厚的著述,我不免扪心自问:还有必要另起炉灶,再来为大师作一部新传吗?也许世间许多事情都是一个缘,当我接到佛光出版社《中国佛教高僧全集》编辑方案时,居然下决心承担曼殊大师传的写作任务。

诚,然促成我写曼殊大师传的原因是多重的,但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我有一种要把作为高僧的曼殊大师表现出来的欲望。以往,人们给曼殊大师加封的「头衔」实在够多了,诸如:「情僧」、「诗僧」、「艺僧」、「奇僧」、「革命僧」等等。当然,曼殊大师的生平确实坎坷且多姿,作为一个僧人,他也没有严格遵守佛门的戒律。然而,不论「情」还是「诗」,不论「艺」还是「奇」,甚至「革命」,他终究是「僧」。无论在性格、经历上给大师作种种形容、比喻、限定,无可否认的是:大师从外在形式到内心世界始终是一个僧人,他对佛教的执著、贡献及影响,绝不亚于作为诗人或革命家的苏曼殊。

纵览各种有关曼殊大师的传记,虽然有几部是客观综合记述传主的生平事迹,但也有许多著作是刻意表现曼殊大师生平中所谓「奇」的一面。这种写法自有著者的一番理由,对此我并不感到意外。但令人讶异的是,这些传记中,居然没有一部是以描写曼殊大师的佛教生涯为主的。这一部分原因自然是由于曼殊大师的特殊经历,但更重要的是由于对曼殊大师在认识上的本末倒置,以致扭曲了大师的形象,因而几乎没有人真正在表现大师的佛教生涯上给予应有的笔墨;何况有些作者还在这方面做了过了的调侃。

正是有感于此,我才发愿要再为大师作一传。虽自感能力有限、才学不足,但心中却有一个目标;要尽力把作为高僧的曼殊大师描述出来。

写作目标确定之后,紧接著的难题是:曼殊大师何时出家的?根据柳亚子先生早年的《苏玄瑛新传》:曼殊「年十二,遂为沙门」。此后不久,柳亚子本人又否定此说,其理由只是根据曼殊大师友人的回忆而无具体的佐证。于是有人将曼殊大师的出家时间仍定在十二岁,也有人定在十七岁或二十岁左右。这个问题相当重要,但却没有足够的证据来考证,以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我在这个问题上慎重采纳了最新的研究成果。

一九九○年九月,李蔚先生的《苏曼殊评传》由北京的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此书被认为是近年来苏曼殊研究的重要成果,亦是作者与曼殊大师故乡的文史部门过力合作的产物。该作把曼殊大师第一次出家的时间仍确定为十二岁,第二次出家是十六岁,第三次出家为二十岁。无独有偶,一九九一年八月,广州的花城出版社出版了马以君编注、柳无忌校订的两卷本的《苏曼殊文集》。文集后附有马以君先生所编的《苏曼殊年谱》,该年谱虽只编录大师后两次出家的史实(其中一次为大师十七岁时,此说与李蔚先生所述相差一年),但他同时在文集的前言中称:「苏曼殊早岁披剃,三度出家」。可见,马以君先生亦以为在他编录的年谱两次出家之前还应该有一次出家,或许他觉得没有把握,这才用了「早岁披剃」四个字。耐人寻味的是,如今被人们一致推崇为曼殊大师研究先驱的柳无忌先生(柳亚子之子)不仅担任了《苏曼殊文集》的校订者,而且他还在这部文集的序言中说:「经由亡友罗皑岚的介绍,我开始与马以君通信,数年内他给我的信件已有数万言……他发现一部广东沥溪的苏氏族谱,为近年来对于苏曼殊研究资料的重要史料。他所撰翔实、正确的《苏曼殊年谱》曾在学术刊物上分期登载。同时,马以君编注的《苏曼殊文集》,我预料可能被公认为此类集子中最完备的定型本。」由此可见,我们把曼殊大师的首次出家仍确定在大师十二岁那年,并把大师第二次、第三次出家分别确定在十七岁(或十六岁)、二十岁的时候,这或许是比较慎重而客观的选择。

拙著即是以曼殊大师三次出家为纵轴线,以大师丰富的经历贯穿其中,以期记述大师从「佛缘初起」,以至「佛缘不灭」超凡脱俗的一生。这种写法是一种尝试,成功与否,由读者们评判。就笔者而言,始终愿意听取各种批评指正。为了使读者在读了这本传记后能再对曼殊大师的生平作一次回顾,我特意在书后附录一份〈曼殊大师年谱简编〉,这样做或许是需要的。千秋之后,一代奇僧仍巍然长存于人心之中,我的心愿也足了。

一九九二年秋记于杭州

回目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GMT+8, 2024-5-6 19:15

© 2001-2011 Powered by Discuz! X3.4. Theme By Yeei!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