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823|回复: 0

[选刊] 民国以来广东诗人丛话(上)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3-30 10:00: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作者:胡迎建 来源:深圳诗词  


广东面临南海,远与南洋相望,北倚五岭,与中原相隔。近代每得风气之先,诗人众多,可分为两大系,一派以康有为为首,倡诗界革命,杂采新词语,力创新意境。属此派的有梁启超等,发扬岭南雄直诗风;一派以梁鼎芬为领袖,宗中晚唐诗,清秀幽峭。曾习经、黄节出其门,但风格不全相同。这两大系分别见于本书第一章“诗界革命派”;“中晚唐派”,黄节见于第九章第一节,余所未尽,在此节补充之。?

清遗民诗人有揭阳曾习经(1867-1926),字刚甫,号蛰庵。清末官户部员外郎,民国后归故里。梁启超序《蛰庵诗存》时说他“取径宛陵,摩垒后山,靳雕为朴,能皱能折,能瘦能涩,然而腴思中含,劲气潜注,异乎貌袭江西以狞态向人者矣。及其晚岁,直凑渊微,妙契自然,神与境会,所得往往入陶、柳圣处。”推崇似稍过,然托意深微,而出以淡雅,温厚清远,为爱用典故者所不及。试看其晚年所作《端午泛舟溯河数里》:

杨花燕子争轻俊,五月村庄似冕春。过雨断云时做暝,缘源尽日不逢人。劳生有暇天应直,佳节无聊酒觉醇。摇兀小舟忘近远,拔蒲归路月痕新。

清真闲适,风华朗润,见其悠然神往处。叶恭绰认为他在中年后“陶冶精纯,意境深远,信为巨手,视节庵(梁鼎芬)之清刚隽秀,殊途同归。”也有人认为其诗与易实甫相近,实则曾习经的诗格高于易实甫。?

清末民初,学者诗人有邓方,号秋门,顺德人,曾师从名儒简朝亮。著《小雅楼诗集》,其诗学吴梅村。感时抚事,哀愤无端。其兄邓秋枚,亦工诗,在当地颇有名声。清言霏雪,妙语如珠,但哀感顽艳的程度不如其弟。还有蔡哲夫(1879-1941),字成城,晚号寒翁,也是顺德人。主编《天荒杂志》《国粹学报》,与邓秋枚兄弟为成立国学保存会、国学商兑会而奔走。后又加入南社,成为南社在粤的骨干。著有《寒琼遗稿》,诗尚苍健峭折,时有妙句,如“波影绿将千堞绕,灯痕红点万窗开”(《薄暮入盘门》)。

当年,广东有不少人随从孙中山投身政治革命,其中有番禺胡毅生(1878-1953),是胡汉民的堂弟。参与护法、北伐诸役。有《绝尘想室诗》。讨伐广西军阀龙济光时有《苍梧军次示偕行诸子》诗云:“旭日瞳瞳曜素旄,炎荒冬霁似秋高。山经恶战阴霾散,士解同仇意气豪。扰蜀吴曦终受戮,放兵元济岂能逃。澄清自是男儿责,万里从征敢惮劳。”情景兼到,运典自如,有雄豪之气。?番禺还有陈融(1876-1955)字协之,任广东省政务委员兼秘书长。抗战中避居越南,后卒于香港。有《黄梅花屋诗稿》。

论同时人诗,能力探奥秘,而出以形象。如评陈散原的诗“局从苍莽无边拓,句向萧森逼肖拈”;评梁鼎芬的诗境是:“斜阳草绿哀鹃似,修竹天寒翠袖当”;评郑海藏的诗犹如石寒漱齿:“崭新色界古须眉,华岳三峰世所推”;评黄节的诗如幽弦变徵之音,“骨格终存人亦悴,自捎翎羽费沈吟”。可谓有得之言。他的诗宗黄山谷,陈后山,陡健圆转而洗炼。再如岑学吕(1882-1963),其诗格近宋诗。1936年任省府秘书长,离职时作《将去职留别省府同寅》两律,颇堪一读。其一云:
??
水面吹萍聚几时,久惭枯叶寄高枝。楸枰敛手宁藏拙,鸥鸟盟心退已迟。所不能忘从此别,为言将去可无诗。诸公各取千秋业,容我江湖理钓丝。

以一连串物象宛转表达其归隐之意,忠厚恳恻,蔼然动人,健笔而出以婀娜之致。?

兴定县何天炯,字晓柳,历任孙中山总统府高级顾问,驻日全权代表。有《无赫诗草》,诗中多见其舍身取义之志。如《书感》诗句“头颅轻一掷,血泪温千行”,作斩钉截铁语。兴定县还有罗翼群(1889-1967),曾参加讨袁护法斗争,抗战时任广东民众抗日自卫团统率委员。“九一八”事变时,他痛恨当局姑息投降政策,作《过娘子关愤蒋介石拥兵百万不抗日》一诗云:
?
苍茫烟树四围山,偏仄萦回水一湾。古道裙钗能守险,近知胡虏屡窥关。平阳岂独唐王重,花蕊犹羞蜀将孱。今日拥师过百万,立勋宁复让红颜。

写景蕴怆凉之慨。联想起古代穆桂英以一女子犹能抗辽,花蕊夫人犹愤蜀中无男儿,而今当局怯于抗日,怎不悲愤,然末句犹存忠厚,抱有希望。其诗往往景中寓情,如:“竹攒顽石生仍直,鹤入层云唳更高。远想柳营森画戟,梦回角枕起寒涛”(《游丹霞》)。从竹子联想到兵营剑戟的森严。又“疏林影乱群鸦横,远浦烟涵一雁飞”(《海隅晚望》)。动静相得,一派生机,清越拔俗。?

广东教育界中有不少诗人,在大学执教的如梅县籍有两人,一是古直(1885-1959)字公愚,号层冰,民国初任汕头同盟会秘书长。二十年代初,隐居庐山太乙村。后任中山大学教授、梅南中学校长。著《层冰诗存》等。他始终关注着国计民生,诗中有着炽烈而又深沉的爱国热情。1916年往越南亲见法国殖民者的残酷,愤而作《海防行》,其中说:“营门开处铙笳鸣,鱼贯而出向前行。蜂屯蚁聚不知数,强被驱遣各吞声。”真实地再现了越兵出发时惨不忍睹的场面,对越兵被迫为殖民者卖命的无奈深表同情,对殖民者野蛮行径极为憎恨,抒发自己为改变祖国命运而奋斗的决心:“不敢怜人敢自怜,满天风雨念家山。男儿终不为奴死,万里沧波一间关!”悲壮中见浑厚。再如《日寇进犯齐齐哈尔》诗云:

一寸山河一寸金,当年荐食已浸浸。只嗤杞叟忧天坠,谁料纤儿撞陆沉。华表归仙应有语,湘东持子故何心。茫茫黑水宵腾沸,泪尽西风哭寇深。

积郁难抑,措语激烈。第三联用丁令威与梁湘东王故事。末联情景浑融,苍茫一片。

二是黄海章(1897-1989)号黄叶,中山大学教授。有《黄叶楼诗》,工五言,如《千步沙晚望》:“天际晚风来,海潮恣漭漾。眩目白光摇,激石馀声壮。茫茫东海东,大月团团上。矫首望长空,心与云俱放。疏林鸟已栖,绝岸舟犹荡。滩畔一徘徊,幽情成独往。”起调大笔振迅,写景宏阔,风潮激荡,声光幻化,心与云飞。以笔势动荡见奇。?

梅县还有梁伯聪(1871-1945),前清秀才出身。从事教育。作有《梅县风土二百咏》。记述当地山川掌故,人情风俗。律细韵圆,通俗流畅。?

平远吴三立(1899-1989),是一位文字学家。历任中山、勷勤大学教授。曾师从黄节,故其诗瘦健入神。有《靡骋集》。如《殊方寒食,闻寇陷南昌》:“吴头楚尾路三千,惊报洪都扇卤膻。落日空衔帝子阁,春风谁泛九江船。心伤故国思乔木,野哭千家上墓田。对此茫茫丛百感,坐闻鹈鴂咽寒烟。”写想象中的惨状,借景抒愤。?

广州陈寂(1900-1976)字寂园,号枕秋,初在中学任教,后到中山大学任教。有《枕秋阁诗词》。受同光体影响,骨力老健,奥莹沉博,力盘硬语,句有拗折之致。如“残刍不饱牛羊队,天路常宽雕鹗盘。老眼已迷宁却足,寸心谁念莫刳肝”(《答青萍上见寄之什》);“乱世功名百饥虎,杜门涕笑一痴蝇”(《茗坐》);“委汝荒寒天有意,随人历碌我真穷”(《寄陈青萍贵阳》)。句法活脱,用典天成。不在以景寓情,而在议论生风,意思超越。?

素有岭南才女之称的冼玉清(1895-1965),别署琅玕馆主,南海人,生于澳门,毕业于岭南大学。后任岭南大学教授。精通中英文,国学深湛,对广东地方文献尤有研究。有《碧琅玕馆诗集》,诗风清超。陈三立很推重她,题辞云:“清雅疏朗,秀骨亭亭,不假雕饰,自饶机趣,足以推见素抱矣。”?

阮退之(1897-1979),阳江人,毕业于广东高等师范,在暨南大学当教授。其诗沉至出于轻丽,如:“空阶对月成孤赏,小阁听涛带恨声。二十九年春梦冷,不曾倾国误苍生。”还有王韶生,任教省立勷勤大学教育学院,后任文理学院教授。其诗温醇朗畅,而馀味不尽,如《平湖车站遇雨》:“红螺青髻玉山群,细雨斜风日未曛。衣上酒痕心上事,佳人惆怅隔天云。”有跳荡生动之趣。

熊润桐(1890-1974),字鲁柯,号则庵,东莞人,毕业于广东高等师范,历任中山大学、香港珠海书院教授。有《劝影斋诗》、《入海集》。其诗浑厚深醇,妙思神理,酝酿于其间。兼众人之所长,在梁节庵、曾刚父、黄晦闻之外自成一家。夏敬观说他“诗笔精悍,非晦闻所及,如《丁亥除夕花市重见牡丹》一律,深得冬郎神理。”李拔可极赏识《西塘话旧》诗中一联,说:“‘风回岸苇潮方满,日落池荷绿欲沉’二语意境阔大,声调沉雄,令人想见岭南夏色,非吾师海藏不能为也。”可见其诗艺卓异。他写了不少愤世嫉俗的诗,以致说忧愁得不想作诗了:“民多偷乐何云国,士到沉忧欲废诗”(《次韵和晦闻先生辍咏之作》)。又云:“依然叠鼓动江城,谁解惊心到死声。无地与埋终古痛,彼苍何靳片时晴”(《端午雨中》)。“死声”“埋痛”语何其沉著哀痛。又有《杂诗六首》其一云:??

江波昼夜徂,逝者不可作。抚时念我生,万绪交相错。门前两柴荆,风叶日萧索。自非岁寒姿,谁能免荣落。

高古舂容,风韵苍凉,仿佛古诗十九诗之遗。杨树达读到此诗时说:“自王湘绮老人殁后,数十年来未尝见此笔矣!”?

还有陈墨樵(1856-1951),字汝松,罗定人。以教育为业。曾与陈铭枢唱和,赋《感时》诗,其颔联云:“名场半演吹牛术,利济谁投饮马钱”。其慨世之情可见。盼陈铭枢忧世忧时,“唤醒当前梦梦天”。?

在中学执教的诗人黄荣康(1877-1945),字祝蕖,号大荒道人。抗战时避日寇从广州回故里三水县教学,与同人组织烽火诗社。有《凹园诗钞》。其古风沉郁多慨,句式随其感情而为之起讫,如“天风吹海水作泪,夜夜阴魂泣徐市。遗孽三千,尽化为蛟鼍,掀波逐浪来峨峨”(《和有干将行》)。讽日寇之凶残,哀国土沦于鬼蜮,层折进逼。

又《献金台》讽当局号召人民献金救国,于参差磊落中见其凄楚之心,诗中说:“前有郭隗后卜式,中间汉皇唱歌巴妇泣。苍鲸喷浪催白日,巨蚌吐珠弄明月。日月运转天地清,血光化作黄金色。筑成献金台,拆去地下室。”写实而工于用事,以古讽今,加以造境恢诡,构成一系列的错综缤纷的意象。律句如:“远树鸦翻千叶晚,荒山蛩语一灯寒”(《和慈博病遣原韵》);“十载破衾浑是铁,五更馀炭不多红”(《寒夜》):“北控黄河争饮马,南飞碧树不栖鸦”(《徐州和天任》);“风凄野屋号牛鬼,月暗山坳出虎伥”(《中元》);“如丝国命悬天帝,有血文章刻肺肝”(《南宣冈三章》)。沉著厚重,气骨苍凉。其绝句清真婉逸,而寄寓深远,如《即事》云:
?
邻舟语杂听难明,硕鼠哀鸿一片声。?蓦地风来吹散了,乱峰隔岸碧云横。?

从邻舟传来的话语,是对硕鼠般的权贵发出的不满之声,是百姓流离失所的哀叹。不忍听闻,风来吹散,峰耸云横。以景代议,馀味不尽。?

廖平子(1880—?),字任肩,顺德人。民国初年聘任稽勋局审议员,后致力慈善与教育事业。日军攻广州,他组织民团进行抵抗。败后避居香港,创办《淹留》杂志。后往曲江仲元中学任教。工诗,其题材多来自其生活遭遇。如《下茅》一诗云:“漭漭下茅村,谁人安寤寐?倘非家国艰,我亦不得全。舟行值严冬,水涸如平地。舟人力已尽,一身欲蠲弃。”然后写到其行舟之难,其时听到两舟人的议论:“都云食不饱,境遇真惨酷。贾去百斛汗,乃得半升粟。身上肉何有?骨皮相结束。言时各苦笑,笑声类鸿鹄。”刻写入骨,而语浅意深。(下期待续)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GMT+8, 2024-5-3 13:28

© 2001-2011 Powered by Discuz! X3.4. Theme By Yeei!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