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5615|回复: 0

经世致用——侯仁之学术生涯的思想基调(丁 超)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3-12 15:14: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丁  超  

(北京大学环境学院历史地理研究所,北京,100871)  

   

   

[提要]“经世致用”是贯穿侯仁之学术生涯的思想基调。。文章探讨了这一思想基调的发展历程,及其在历史地理学研究、地理学科普和现实关怀中的实践,阐释了这一思想对时下历史地理学发展的当代意义。  

[关键词]侯仁之  经世致用  思想基调  当代意义  

[中图分类号]K9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5205(2007)01-0145-10  

[收稿日期]2006—09—22  

[作者简介]丁超(1979—),男,山东日照人,北京大学环境学院历史地理研究所04级博士研究生,专攻城市历史地理学、元代史。  

   

历史地理学是研究历史时期地理环境及其演变规律的一门地理学分支学科。侯仁之与谭其骧、史念海一道为现代历史地理学在中国的扎根、成长和繁荣做出了开拓性的贡献。与后二者相比,侯仁之尤其注重历史地理学理论研究,并将更新后的理论及时运用到城市历史地理、沙漠历史地理、环境变迁等具体研究实践中。关于侯仁之在上述领域内的具体实践和学术思想的探讨,已有多篇文章问世,兹不赘述①。本文所要探讨的是指导侯仁之学术实践的思想基调。对于这一命题,已有学者指出“在侯仁之60年的学术历程中,有两个非常突出的指导思想贯彻始终。一个是顾炎武的‘经世致用’思想,具体体现在学术研究上,就是要让学术研究为社会现实服务。这个思想在他的学术历程中出现得最早,是促使他的研究兴趣从历史学转向地理学的直接动因,并一直影响到他以后的学术实践活动”②。然而该研究侧重于对侯仁之另外一个指导思想——“环境变迁”思想的深入探讨,相比而言,对“经世致用”思想的探讨稍显薄弱。笔者不揣谫陋,草成续貂之作,以就正于方家。  

————————  

①参见韩光辉《侯仁之先生对历史地理学的贡献》(《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1991年第4期)、《侯仁之》(载《中国现代科学家传记(1)》,北京:科学出版社,1991年)、《锲而不舍,锐意进取一——记侯仁之教授治学精神》(《历史地理》第10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从沙漠历史地理考察到环境变迁研究——侯仁之先生的学术实践》(载吴传钧,施雅风主编《中国地理学90年发展回忆录》,北京:学苑出版社,1999年)、《侯仁之先生对北京城市历史地理研究的重大贡献》(《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1年第4期,第一作者为尹钧科);辛德勇《侯仁之先生对于我国历史城市地理研究的开拓性贡献》(《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0年第4期);阙维民《现代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建立与发展——兼论侯仁之<历史地理学四论>》(《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第3期)等文章。  

②邓辉:《论侯仁之历史地理学的“环境变迁”思想》,《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3期,第141页。  

   

一  侯仁之“经世致用”学术思想的发展历程  

   

20世纪30年代初,尚在山东德县(今属德州)博文中学读高中的侯仁之就表现出对国内外时局的关注,并开始写文章抒发己见。侯仁之曾撰写《从欧战印度民族的自治运动说到独立运动》一文,从文中的“关于年来非武力抵抗运动的情形,已经报告,恕不赘述”①判断,侯仁之此前已经发表过类似主题的文章。当然,该文采用的主要是国内《东方杂志》、《北新半月刊》、《中学生》等二手资料,文章提出的自称并非“盲目的判断”的观点也显得有些稚嫩。但我们不能以学术的标准苛求侯仁之在中学时代就能独立走向学术研究道路,难能可贵的是侯仁之在撰写这些文章时体现出的关心现实、积极人世的人生态度。此时,侯仁之的国文成绩优秀,不仅名列高中组第一名,获得过学校专设的年度国文奖金,而且因名列全校第一而被加奖一份全年的《东方杂志》②。《东方杂志》是中国近现代史上最具影响的大型综合性期刊,内容宏富,被誉为“杂志的杂志”。阅读这些优秀课外读物,对侯仁之形成关注现实、积极人世的人生态度理应起到促进作用。侯仁之在中学时代就比较活跃,在撰写文章的同时还曾担任过校刊《博文季刊》的编辑部主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GMT+8, 2024-3-29 16:00

© 2001-2011 Powered by Discuz! X3.4. Theme By Yeei!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