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219|回复: 0

[选刊] 章士钊寺韵叠唱始末(朱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2-21 16:56: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朱铭  来源:文汇报



    在中国近百年的历史中,章士钊的姿态和影响,随着各种文献的公开,正愈来愈受到人们的注目。晚年作为“社会贤达”的孤桐老人,继续活跃在跌宕奇诡的政坛,并以深厚的旧学修养,涉足传统的诗书艺术,达到了独特的境界。
   
    章士钊精力过人,且天资极高,每每在政治上失意的时候,就发之吟咏,特别是三十年代末入蜀后,蒋介石虽然送了他一个参政员的头衔,其实已没有多少政可让他参了,写诗成为他生活的重要内容。这时的陪都重庆,汇集了各方面的精英,老友新朋,国恨家愁,诗情澎湃。章的诗名日隆,人们目之为今日的高常侍(唐诗人高适,五十学诗而成名家)。他自己曾对友人说:“古人于诗,必经二三十年多读多作之功,始克有所成就。吾往者非不为诗,不暇毕力专功以致之耳。古人二三十年之所更历,吾今将于二三年间毕其事,故人一己十,人十己百,日孜孜从事于此也。”(载副墨《龙桥漫录》)这样,短短的几年里他写了上万首诗词,还形成了以他为核心的饮河诗社。胡适之从前说过章士钊想当反对白话文的首领,显然没有做成,现在俨然当上了诗坛盟主。“老章”还是一贯的随便,都没当真的,依然在文章中称不善写诗。
   
    据披露的资料,保守估计,章士钊一生写的诗词要超过一万五千首,从易礼容给章士钊的信中,可见写诗已成为他晚年的“日课”。《章士钊全集》只收录了很小的一部分。李根源编的《孤桐诗稿》二十七卷稿本,由李的后人捐赠云南图书馆,不知为何变成有目无书。数年前见到《寺字倡和诗》,收章诗一百四十多首,《全集》都未收,另有其他名家的许多集外诗,史料价值很高。大家都知道毛泽东抗战胜利时赴渝和谈,发表了著名的《沁园春》词,轰动山城,和者不少,已有多本专书记录此事,其影响或较寺韵诗大,但规模则远不及。这一诗一词的叠唱,称得上陪都诗坛上的双璧,只是由于历史的原因,已很少有人知道这次诗坛的壮举。
   
    《寺字倡和诗》由曾克耑(履川)编印成册,章诗外,另收曾克耑一百三十首、汪东十五首、沈尹默三十六首、吴镜予三首、潘伯鹰九首、钱问樵十首、李思纯十首、陈毓华二十五首、王世鼐三首、陈锡襄四首、谭光七首、楚廉山十首。集后有此册收藏者陈秉立先生抄补的江庸一首、汪辟疆五首。这些年来,近人诗文集大量出版,集外的寺韵诗时有发现,数量较多的有马衡和朱希祖两先生,其他作者还有于右任、郭沫若、金毓黻、林庚白、卢冀野、陈配德、梁寒操、姚味辛、刘延涛、程千帆等。叠唱经过,章士钊在《鹗里曾氏十一世诗序》(1944)中记道:“吾向不能诗,近六七年来,违难东川,假藉篇章,驱遣郁滞,多与并时诗家游,接就中闽侯曾子克耑,夙有涵负楼集行世,年未四十,才气坌涌,良未易测其所至。吾尝以七言转韵十六句体相与唱和,数日间展转达一百五十余反,颇为同辈诵说。吾年事独高而诗律弥稚,得曾子为之畏友,功亦略进。”文中的东川指重庆一带,沈尹默有《东川诗友》五古,潘伯鹰和之,对当时的诗人都有点评。曾克耑与潘伯鹰出自同门,其师桐城吴北江(闿生),为吴汝纶子。曾氏战前刊有《涵负楼诗》(陈三立签署)一册,战后又刊《颂桔庐诗存》十六卷。《诗存》第十二卷录寺韵诗三十首,曾氏跋后云:“西来与行严文以寺字韵倡和,不十日积百三十余首,同辈所惊异也。客居无俚,删存三十首,以志一时陈迹云尔。”曾克耑是章作诗主要对手,在几天的时间里,写了这么多,且为叠韵,引起人们的注意就很自然。汪东在《寄庵随笔》云:“履川赁屋下罗家湾,颜其斋曰颂桔庐,庖馔精洁,故诗酒之会,每假其处,作寺字韵时,适逢常会,各携诗稿来集。”又说:“行严方与曾履川竞作寺字韵诗,往复过百叠。一时和者,如陈仲恂、沈尹默、潘伯鹰十数君,皆健者。争强斗险,愈出愈奇,余强与周旋,亦至五六十叠。当时称为诗战,推敲论难,辩辞云涌。”而打响这场诗战“第一枪”的章士钊,又完全出自偶然。
   
    一九三九年秋冬之际,当时曾克耑两个儿子(曾永闳和曾永闿),已七八岁左右,学着写书法,曾氏拿给章士钊、沈尹默等人传看,请为指导,章即兴题《童子曾永闳永訚以大字来诗以勖之》云:“曩依幕府游粤寺,眼见萧娴作大字。当时一女刚十龄,擘窠有力殊堪异。今年参政来蜀岷,咄咄童子闳与訚。闳且视娴较三岁,字合龙性浑难驯。唯我浪游二十载,明珠未识今何在。簪花妙格亦模糊,只忆袖中有东海。(原注:吾曾见娴手摹南海字联袖中东海句。)曾生兄弟摹墨卿,稚子书高尤可惊。猥以通家求识我,莫使孔融长大专佳名。”在诗中,章士钊将永闿误看成永訚,曾克耑次韵和了一首,既作更正又对章氏多有称誉,诗云:“教儿莫学化度寺,眼中籀斯杂奇字。旁搜分隶绍汉京,要令童年识同异。我携二雏还嶓岷,闳乎闿乎嗟非訚。谷城摹竟发大叫,跳踉奔掷谁能驯。嗟公意气倾千载,晚蹑麻鞋向行在。已看佳句满西川,更有遥情过北海。我初祝儿为长卿,文章妄意一世惊。异日弟三雏堕地,定从赞孔拜嘉名”。由此来往不断,见者纷纷响应,掀开了诗的大战。
   
    《寺字倡和诗》经黎泽济先生的帮助而得以寓目,黎老撰有《桑榆剩墨》等书,享年九十二岁,年前得讣,欲为文悼之,苦于对老人了解太少,无从下笔,今以此文作为纪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GMT+8, 2024-5-7 02:35

© 2001-2011 Powered by Discuz! X3.4. Theme By Yeei!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