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6028|回复: 0

[选刊]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思潮激荡的民国诗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2-21 09:53: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佚名


吴芳吉(1896-1932),字碧柳,号白屋吴生,学者称白屋先生,重庆江津人。1910年考取清华留美预备学校(清华大学前身),因当时清华是美国退还庚子赔款所办,所以美国教员势力很大。这些美国教员多半是学识浅鄙、在本国找不到工作的女混混,只好靠人介绍来中国教英语,然而薪水却远较中国教员高。并且他们与在其他殖民地国家一样飞扬跋扈,终于在1912年,四川籍学生何鲁、黄秉礼被美国教员无理辱骂,奋起抗争却遭开除,这起事件引发清华历史上第一次学生风潮。吴芳吉被推为学生代表之一,曾用横幅长条竹纸书写上自撰的《讨校长檄》,全仿唐朝骆宾王《讨武曌檄》,并署名张贴在食堂外墙上。但是其他学生代表心怀鬼胎,唯有吴芳吉全力开火,最终事情平息以后,独有他一人被开除,其他被处分的代表到校长那儿悔了过,均恢复了学籍。

  1914年,吴芳吉回四川任嘉州中学英语教师。1919年秋,应挚友吴宓函邀赴上海担任《新群》杂志诗歌编辑,时值新文化运动高潮,他也尝试创作新诗歌,先后有《婉容词》、《护国岩词》等问世,其中《婉容词》写一个忠贞贤惠的女子,被留学欧美的丈夫遗弃的爱情悲剧:

婉容词·婉容,某生之妻也。生以元年赴欧洲,五年渡美。与美国一女子善,女因嫁之。而生出婉容,婉容遂投江死。
吴芳吉

天愁地暗,美洲在哪边?
剩一身颠连,不如你守门的玉兔儿犬。
残阳又晚,夫心不回转。

自从他去国,几经了乱兵劫。
不敢冶容华,恐怕伤妇德;
不敢出门闾,恐怕污清白;
不敢劳怨说酸辛,恐怕亏残大体成琐屑。
牵住小姑手,围住阿婆膝。
一心里,生既同衾死共穴。

那知江浦送行地,竟成望夫石。
江船一夜语,竟成断肠诀!
离婚复离婚,一回书到一煎迫。
我语他,无限意。他答我,无限字。
在欧洲进了两个大学,在美洲得了一重博士。
他说:“离婚本自由,此是欧美良法制。”

他说:“我非负你你无愁,最好人生贵自由。世间女子任我爱,世间男子任你求。”
他说:“你是中国人,你生中国土。中国土人但可怜,感觉哪知乐与苦?”
他说:“你待我归归路渺,恐怕我归来,你的容颜槁。
百岁几人偕到老?不如离别早。你不听我言,麻烦你自找。”

他又说:“我们从前是梦境。我何尝识你的面,你何尝知我的心?但凭一个老媒人,作合共衾枕。
这就是,野蛮滥具文,你我人格为扫尽。不如此,黑暗永沉沉,光明何日醒?”
他又说:“给你美金一千圆,赔你的,典当路费旧钗钿。
你拿去,买套时新好嫁奁,不枉你,空房顽固守六年。”

我心如冰眼如雾。又望望半载,音书绝归路。
昨来个,他同窗好友言无误。
说他到绮色佳城,欢度蜜月去。

我无颜,见他友,只低头,不开口。
泪向眼包流,流了许久。
应半声:“先生劳驾,真是他否?”

小姑们,生性憨。闻声来,笑相向。
说“我哥哥不要你,不怕你如花模样。”
顾灿灿灯儿也非昔日清,那皎皎镜儿不比从前亮。
只有床头蟋蟀听更真,窗外秋月亲堪望。

错中错,天耶命耶?女儿生是祸。
欲留我不羞,只怕婆婆见我情难过。
欲归我不辞,只怕妈妈见我心伤堕。
想姊姊妹妹当年伴许多,奈何孤单单竟剩我一个?

一个免挂牵,这薄情世界,何须再留恋?
只妈妈老了,正望他儿女陪笑言。
不然,不然,死虽是一身冤,生也是一门怨。

喔喔鸡声叫,哐哐狗声咬。铛铛壁钟三点渐催晓。
如何周身冰冷,尚在著罗绡?
这簪环齐抛,这书札焚掉。
这妈妈给我荷包,系在身腰。
再对镜一瞧瞧,可怜的婉容啊,你消瘦多了。
记得七年前此夜,洞房一对璧人娇。
手牵手,嘻嘻笑。转瞬今朝,与你空知道!

茫茫何处?这边缕缕鼾声,那边紧紧关户。
暗摩挲,偷出后园来四顾。
闪闪晨星,穰穰零露。
一瓣残月,冷挂篱边墓。
那黑影团团,可怕是强梁追赴。
竟来了呵,亲爱的犬儿玉兔。
你偏知恩义不忘故,你偏知恩义不忘故。

一步一步,芦苇森森遮满入城路。
何来阵阵炎天风,蒸得人浑身如醉,搅乱心情愫讶;
那不是阿父,那不是我的阿父!
看他鬓发蓬蓬,杖履冉冉,正遥遥等住。
前去前去,去去牵衣诉。
却是株,江边白杨树。

白杨何桠桠?惊起栖鸦。
正是当年离别地,一帆送去,谁知泪满天涯!
玉兔啊,我喉中梗满是话,欲语只罢。
你好自还家,好自看家。
一刹那,砰磅,浪喷花;
铛嗒,岸声答;息息嗉嗉,泡影浮沙。
野阔秋风紧,江昏落月斜。
只玉兔双脚泥上抓,一声声,哀叫他。

  全诗读来起伏跌宕,悲怨之气扑面。《婉容词》发表后,立即震动诗坛,并因其诗风独特而被誉为“白屋体”。广大读者争相传诵,当时一些中小学也将他的代表作选入教材,成为新诗范文。近百行的长诗使那么多人流泪,那么多人能诵,几可与《孔雀东南飞》媲美。有一次吴芳吉到某女校讲座,全体女生站起来高唱《婉容词》,弄得他又害羞又尴尬。

  1915年12月12日,窃国大盗袁世凯篡国称帝,25日,蔡锷通电宣布云南独立,组织护国军讨袁,护国战争爆发。1916年1月,蔡锷亲率护国军第一军北上讨袁。2月初,护国军行至赤水河,宿营于赤水山乡,蔡锷处理完文电各稿,已是半夜却毫无倦意,他挥笔写下《军中杂诗二首》。诗云:“蜀道崎岖也可行,人心奸险最难平。挥刀杀贼男儿事,指日观兵白帝城。”、“绝壁荒山二月寒,风尖如刃月如丸。军中夜半披衣起,热血填胸睡不安。”泸纳之战,蔡锷率护国军击溃袁军,力挫袁世凯嚣张气焰,各省相继宣布独立。6月6日,袁世凯在绝望中死去。战后,蔡锷到泸州永宁河畔养病休息,此处岩石壁立,山河依旧,顿阅兴亡。蔡锷将军感慨系之,挥毫题“护国岩”三字,并撰《护国岩铭》及序文,命人镌刻于峭壁之上。《护国岩铭》云:“护国之要,惟铁与血。精诚所至,金石为裂。嗟彼袁逆,炎隆耀赫。曾几何时,光沉响绝。天厌凶残,人诛秽德。叙泸之役,鬼泣神号。出奇制胜,士勇兵骁。鏖战匝月,逆锋大挠。河山永定,凯歌声高。勒铭危石,以励同袍。”可惜疾病不愈,蔡锷于11月病逝。蔡锷死后,四川军阀混战,数年之后,吴芳吉追述蔡锷功绩写成《护国岩词》赞颂他,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护国岩词》被选入中学国文课本。

护国岩词·护国岩,在永宁河之大洲驿,故松坡将军游钓处也。戊午腊月,余自永宁解馆归,舟行三日过岩下,命舣舟往吊之,一时热泪交并,不能仰视。明日至泸州寓中,有老者颁白也,自言大洲驿人,将军驻驿中时,常采瓜果馈之。因迎老人坐榻上,煮酒挑灯,请话护国岩事,且饮且酌,且倾听,且疾书。就老人所述者述之,护国岩述,述成更酌一大杯奉之。老人笑曰,是述乎,是哭乎。吾曰唯唯,是亦述也,是亦哭也。
吴芳吉

一  引子

护国岩,护国军,伊人当日此长征。
五月血战大功成,一朝永诀痛东瀛。
伊人不幸斯岩幸,斯岩长享护国名。

二  记大洲驿事

亿当日,几纷争,闾阎无扰,鸡犬不惊。
问民病,察舆情,多种桑麻与。
视屯营,抚伤兵,瓦壶汤药为调羹。
雪山关,永宁城,旌旗千里无人闻。
沙场天外闹哄哄,儿童路上笑盈盈。
扁舟点水似蜻蜓,五月薰风好晚晴。
芳草绿侵岩畔马,夕阳红透水中云。
双手归鹤逐桡行,银袍葵扇映波明。
伊何人,伊何人,牧童伴,渔父遴。
滇南故都督,护国总司令,七千健儿新首领,蔡将军。

三  记纳溪之失陷

报将军,敌来矣,蓝田坝失先锋靡。
团长陈礼门,拔剑自刎呼天死。
妇女辙轮奸,男儿半磔死。
茅庐比户烧,杀声遍地起,敌兵到此不十里。
既无深沟与高垒,将军上马行行矣。
将军回言休急急,我有三军自努力。
但教城民缓缓迁,背城好与雌雄敌。

报将军,敌来矣,右翼陷落左侧毁。
敌人气焰十倍蓰,彼众我寡何能抵。
弹全空,炊无米,马虺隤,士饥馁。
百姓已过西山址,将军上马行行矣。
将军回言休语絮,风和日暖景明媚。
与尔披衣共杀贼,黄昏不胜令军退。   

报将军,敌来矣,东城已陷北城启。
漫天漫地索虏声,如潮澎湃蜂拥挤。
马蹄劈跋已动墙,喇叭喧喧渐盈耳。
百姓去空兵全徙,将军上马行行矣。
将军回言敌来矣。月朗星稀夜何其。
束吾行囊卷吾书。执吾辔缆荷吾旗。
敌兮敌兮吾知彼。小别也纳溪。

四  记誓师词

棉花坡上贼兵满,弹丸纷坠如。
巨炮号六棱,令地震摇人落胆。
一营冲锋去,应声匝沟畎;
二营肉搏来,中途无回转。
三营五营但分崩,浩荡追随如席卷。
霎时血流满长江,马蹈伏尸蹄铁软。
吁嗟众士听我言,计令惟有向前赶。
尔乃共和神、国家干,同胞使者皇天眷。
三户可亡秦,况我七千男儿身手健。
连长退缩营长斩,连长退缩营长斩;
营长退缩团长斩,团长退缩旅长斩;
旅长退缩司令斩,本司令退缩众军斩。
斩斩斩,赶赶赶。

五  计马腿津之战。

进营门,报将军:
尔何人?我乃江上野农民,业采薪。
尔何云?北兵偷向江南侵,艨艟二十四,舢板如鳞。
来何处?二龙口下马腿津。
远几许?四十裏弱。三十裏赢。
将军上马令即行,遥见岸北敌如云。方待渡,趁黄昏。
将军下马令逡巡,一列伏,
一线倚荒坟,后翼伺丛林,
伐鼓在山村,机关炮队据高墩。
月黑风阴,野静潮横;急湍拍拍岸沈沈。
艨艟二十四,舢板如鳞,得意一帆江水深。
炮轰轰,枪砰砰;鼓登登,雾腾腾;琮琮琤琤,飒飒纷纷。
一片马鸣山崩,不辨鬼哭神号。
北人从此不南侵,是之谓得民心。

六  结意

今日者,岩无恙,只苍藤翠竹增惆怅。
犹是军,犹是将,犹是丁年,犹是甲帐。
何为夕爱戴,而今转怨谤。
只为西南政策好,谁知反将内乱酿。
互猜疑,互责攘,互残杀,互敌抗。
一片天府雄国干净土,割据成七零八落、肮脏浪荡。
顾山高水长空想望,益令我思良将。

  新文化运动期间,吴芳吉曾一连四次论“吾人眼中之新旧文学观”,同新文化运动的健将们论战。当时新文化运动有股全盘西化的思潮,鼓吹新文化成为西方文化的中国分支,彻底撇清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而吴芳吉认为文学的分别仅有是非,而无所谓新旧。他认为文学应当把握住文学的真谛,而且应当注意文学的历史继承性。新派骂旧文学爱用僻字、弄古典,普通人无法懂得,所以是死文学,他反驳说,新派所造的新古典已不可胜数,倘在数十年后,要找一个能通晓民国十年间所做文章的人,一定很困难。又进而指出,新派所谓的新,是以合于西方语言规则为标准的,只有学界和报馆中的少数人能够奉行,广大人民群众并不知晓,因此也只能是“死文学”。又比如新派说旧派迷恋古代的骸骨,但新派却迷恋西洋的骸骨,同是骸骨,又有什么好争的呢?

  1920年8月,吴芳吉离开上海赴长沙明德中学任教。并与挚友成立红叶会、湘君社,创办《湘君》文学季刊。1925年,吴宓主持清华国学研究院,想请他来执教,但是吴芳吉表示,清华开除了他的学籍,他决不去任教。又因为清华派系斗争激烈,他应西北大学聘请,去了西安任教。这时他的诗歌成就最高,纵横挥洒,如《骊山谒秦始皇帝墓》诗:

骊山谒秦始皇帝墓
吴芳吉

天不语兮苍苍,魂不返兮茫茫。
渭水兮琼纕,骊山兮云裳。
关河百二气堂堂,此间自古帝王乡。
柿叶渥丹麦浅黄,村庄稀处见牛羊。
荒烟几点问谁藏?大呼文武与成康。
他日要当更谒桥陵去,勺醴泉兮听凤凰。

  1927年,应张澜聘,吴芳吉赴成都大学任中文系主任,兼任四川大学教授。1929年,参加创办重庆大学,并任文学预科主任。1931年7月,因桑梓情深,回乡任江津中学校长。9月18日,日本悍然发动侵华的“九·一八事变”,事变消息传来,吴芳吉集合学生上街游行,宣传抗日救国,他还写了一首抵制日货的诗歌,诗云“仇货买不得,仇货买不得!买了仇货,卖了中国!休将仇货污人格,信誓勿逾越!”这首诗立即传遍重庆,在大街小巷都贴满了,每个黄包车后面都贴着这首诗。次年又发生日本进犯上海的“一·二八事变”,他又作《巴人歌》歌颂在上海抵抗日寇的十九路军。因四处奔波演讲,终于劳累过度,肺炎发作,5月9日去世。

  徐志摩(1897-1931),原名章垿,字槱森,后改字志摩,笔名南湖、云中鹤等,浙江海宁人。1915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不久政界人士张君励为其妹张幼仪提亲,徐志摩遂依父命返乡成婚,转入上海沪江大学。次年转入天津北洋大学,1917年转入北京大学法科,经蒋百里和张君励引荐,拜梁启超为师。1918年秋,赴美国克拉克大学习银行会计,次年毕业,又入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学习政治,获文学硕士学位。1920年9月离美,入英国剑桥大学研究院,攻读博士学位。次年邂逅林徽因,其夫人张幼仪亦赴德求学,徐志摩经过西洋文化熏陶,不满这无爱的婚姻。而林徽因秀外慧中,是有名的才女,其父林长民也是社会名流,徐志摩对其一见钟情,遂于1922年3月在德国与张幼仪离婚,但是最后林徽因还是嫁给了梁启超之子、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同年10月归国,次年参与发起成立新月社,并加入文学研究会。1924年,徐志摩与胡适、陈西滢等创办《现代评论》 周刊,任北京大学教授,并结识北京名媛陆小曼。1925年徐志摩再赴欧洲游历,次年回国后在北京主编《晨报》副刊《诗镌》,与闻一多、朱湘等人开展新诗格律化运动。这年的七夕,徐志摩和陆小曼订婚,又于孔子诞辰在北京北海董事会举行了婚礼,然而在婚礼上,恩师兼证婚人梁启超训斥道:“希望勿再做一次过来人。”婚礼结束后,梁启超又训斥:“人生真谛无非责任二字,对国家、对民众、对父母、对朋友、对子女能尽到责任,那就可以无遗憾了。”之后徐志摩移居上海,任光华大学、大夏大学和南京中央大学教授。1927年参加创办新月书店,次年《新月》月刊创刊后任主编,并出国游历英、美、日 、印诸国。1928年秋,徐志摩重到英国又再度告别剑桥之际,回想起当年在剑桥的点点滴滴,以及美好的初恋,千缕柔情、万种感触涌上心头。康河的水,开启了诗人的性灵,唤醒了久蛰在心中的激情,于是这淡淡的离情别绪化成了脍炙人口的《再别康桥》:

再别康桥
徐志摩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1930年,徐志摩任中华文化基金委员会委员,被选为英国诗社社员,同年冬到北京大学与北京女子大学任教。1931年初,与陈梦家、方玮德创办《诗刊》季刊,被推选为笔会中国分会理事。同年11月19日,应胡适之邀,由南京乘飞机到北平,飞抵距济南十五里之党家庄附近,遇大雾飞机误撞山头,徐志摩坠机身亡。

  徐志摩热情奔放,热爱自由和美,是一个单纯的理想主义者。沈从文说:“徐志摩的作品给我们的感觉是‘动’,文字的动,感情的动,活泼而轻盈。”梁实秋则评价道:“他有说、有笑、有表情、有动作,至不济也要在这个的肩上拍一下,那一个的脸上摸一把,不是腋下夹著一卷有趣的书报,便是袋里藏著有趣的书札,弄得大家都欢喜不止。”但是他在感情上不专一,注定他要被婚姻拖累,冰心后来说:“志摩是蝴蝶,而不是蜜蜂,女人好处就得不着,女人的坏处就使他牺牲了。”他的老师梁任公先生,在给他与陆小曼结婚典礼中证婚时,便曾当众说:“徐志摩这个人性情太浮,所以学问作不好!”

  徐志摩生命中有三个重要的女人,张幼仪、林徽因和陆小曼。张幼仪,十六岁接受传统宿命安排嫁给徐志摩,从来没有想过离婚,却成为全国第一宗西式离婚的女主角。张幼仪活出了一个属於中国传统女性特有的、难理解的一生。和丈夫离婚后(也许说遗弃更恰当),她虽然在德国求学,回国后接办上海女子商业银行、创立时装公司,却一生没有走出徐志摩的世界。她跟夫家维持着奇异的关系,不但成了干女儿,还和徐志摩保持友谊及更深切的关系,共同经营事业,还替他奉养双亲、抚养儿子,连丧事都由她承办主持。张幼仪直到五十六岁才再次结婚,得享天年。

  林徽因,她后来负责设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徽,是一代才女。她和丈夫梁思成一生心血考古纪录中国传统建筑的营建方式,自己又是有名的女诗人及女作家,景泰蓝也是由她改良并推广。可以想像十七岁的她是如何让徐志摩惊艳,并一生难忘,然而她放弃了自由恋爱的徐志摩,走向了传统父母之命的婚姻。为了赶赴北京给她筹备演讲,徐志摩因而搭机撞山殒命,梁思成还捡一块徐志摩坠机的残骸,带回北京让林徽因一直摆在案头直到她病逝。她与徐志摩的这段感情,身边的朋友都讳莫如深、知而不提。然而徐志摩的公祭却是由林徽因主持,数年后她还继续发表给徐志摩的情诗,在她临终前,林徽因要求并第一次见到了张幼仪,却什么话都没说。

  陆小曼,是当时北京交际名媛,即使已婚,却仍人人争睹风采。她精通琴棋书画,平剧的造诣可以登台义演,胜过名角;她念的是西洋学校,精通英语法语,并嫁了一个美国西点军校毕业的军官。徐志摩被她吸引并相信她是他的灵魂伴侣,他们相爱,可是当时大多数的人却说他们互相毁了对方。事实也是如此,徐志摩因她而声名狼藉,因她而与父母不合,因她的挥霍浪费而疲於奔命地赚钱,更因她而身心俱疲。他死后,陆小曼终身素服,绝足社交场所,编辑出版《徐志摩全集》成为她唯一的心愿,而由于种种原因,这一愿望直到1965年她辞世也没能实现。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幼名樟寿,字豫才,浙江绍兴人。13岁时,祖父周介孚因科场贿赂案下狱,父亲周伯宜又在长期卧病之后去世,从此家道中落,经常出入当铺与药店。1898年,考入无需学费的南京江南水师学堂。不久,因厌恶这所学堂的乌烟瘴气,改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的矿务铁路学堂。1902年4月,被派往日本留学,入东京弘文学院学习。1903年,拒俄运动爆发,而留学生中的反清革命思潮也日益高涨,他毅然剪掉象征清朝奴隶的辫子,并在断发照片上写诗明志:

自题小像
鲁迅

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1904年9月,入日本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他立志学医,原本是打算强健国人体魄,摆脱东亚病夫的形象。但是后来他在有关日俄战争的幻灯片上,看见一个替俄国军队当侦探的中国人,被日本军队抓住杀头,而围观的中国人竟无动于衷、甚至叫好。鲁迅痛切感到:医学并非紧要,如果思想不觉悟,即使体格健壮,也无济于事。所以他认为头等重要的还是改变人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文艺,于是决定弃医从文,在1906年重返东京。1908年加入反清革命组织光复会,与康有为、梁启超等改良派展开大论战,并翻译介绍世界上弱小民族的文学作品。

  1909年8月回国,在杭州浙江两级师范学堂执教。次年夏,回乡任绍兴府中学堂监学兼博物教员,曾参加越社青年组织的革命集会。武昌起义后,率领绍兴府中学堂师生上街宣传,并率众迎接王金发革命军进驻绍兴,被绍兴军政分府都督王金发委任为山会初级师范学堂监督(校长)。南京临时政府建立后,应教育部总长蔡元培之邀,北上教育部任职。同年5月,随教育部迁往北京,任社会教育司第一科科长、佥事,但此时辛亥革命成果被袁世凯窃取,军阀混战,他对国事深感失望,只好在业余时辑录和校勘古书,看看佛经、抄抄古碑。新文化运动开始后,他又重新燃起革命激情,于1918年5月首次以鲁迅笔名在《新青年》上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大胆揭露人吃人的封建礼教,之后又发表了《孔乙己》、《阿Q正传》等许多小说,猛烈抨击清朝奴化教育造成的中国人奴性,“满清杀尽了汉人的骨气廉耻”。在五四运动、五卅运动时期,面对北洋政府的倒行逆施,鲁迅又发表大量如同匕首般的杂文,刺入反动派的心脏。从1920年秋到1926年夏,鲁迅先后在北京大学、北京女子师范大学等校任教,致力于系统研究和讲授中国小说史,还参加了语丝社,组织和领导了莽原社、未名社。1926年3月18日,北京学生向北京政府请愿,抗议日本军舰炮击大沽口的侵略行为,却遭到军警镇压,是为“三·一八”惨案。当天,鲁迅就写了《无花的蔷薇之二》,以后又写了《记念刘和珍君》等文章,指出这一天,是“民国以来最黑暗的一天”。之后,反动派开始迫害鲁迅,他只好避难在北京几所外国医院里。这时,南方大革命汹涌澎湃,鲁迅遂于1926年8月南下到厦门大学任教。1927年1月,又到当时的革命中心广州,任中山大学教务主任和文学系主任。同年4月12日,蒋介石发动了反共政变,广州城风声鹤唳,鲁迅遂辞去中山大学一切职务,于10月间来到上海。到上海不久,鲁迅接编《语丝》半月刊,与郁达夫合编《奔流》月刊,还于1928年加入革命互济会。1930年2月,参加并领导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3月,参与发起中国左翼作家联盟。1931年2月,胡也频、柔石、殷夫、冯铿、李伟森五位左联成员被国民党政府杀害,这时鲁迅也身处险境,他被迫离家避难,撰写《黑暗中国的文艺界的现状》,委托美国友人史沫特莱译成英文,投寄国外,控诉国民党政府的血腥罪行。两年后,他又写下《为了忘却的记念》,并写诗一首悼念亡友:

无题
鲁迅

惯于长夜过春时,挈妇将雏鬓有丝。
梦里依稀慈母泪,城头变幻大王旗。
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
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

  后来他在整理左联五烈士的遗稿时,在殷夫(即白莽)所赠的《裴多菲诗集》上发现了一首诗:

格言·自由与爱情
裴多菲著,殷夫译,鲁迅录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
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裴多菲是匈牙利诗人和革命者,在1848年革命中,鼓吹匈牙利人为匈牙利独立血战到底,次年在反抗欧洲宪兵沙俄军队的镇压时战死,一说被俘后居于西伯利亚。殷夫(1910-1931),原名徐祖华,笔名殷夫、白莽,浙江象山人,十八岁入同济大学学德语,两年后辍学从事革命文艺运动,鲁迅有一段生动记述:“我们第三次相见,我记得是在一个热天,有人打门了。我去开门时,来的就是白莽,却穿着一件厚棉袍,汗流满面,彼此都不禁失笑,这时他告诉我,他是一个革命者,刚由被捕而释出,衣服和书全被没收了。”1929年,殷夫从德文译出了一位奥地利人写的裴多菲传,他在传前写道:“这篇文字是讲述一个出于美丽的国土匈牙利的诗人和勇士的。他的一生充满着天才的苦斗、不幸、失意的恋爱和勇敢的战争。”随后他将该诗的德译本译成中文,记在德文版的《裴多菲诗集》中,他给鲁迅投的稿后来为避迫害都被烧掉,唯独这本《裴多菲诗集》还在,终于被鲁迅发现。这样一首慷慨豪迈、脍炙人口的杰作,却丝毫不见翻译痕迹,姿致天成,宛如中文原创的五绝。

  1931年9月18日,日本侵略军发动侵略中国东北的“九·一八事变”,蒋介石却采取不抵抗政策,致使东三省沦陷,12月间,各地学生纷纷到南京请愿,但是政府又镇压请愿学生,鲁迅就发表《“友邦惊诧”论》抨击国民党政府卖国行为。1932年,日本侵略军在上海发动“一·二八事变”,鲁迅和茅盾、胡愈之等四十三人联名发表《上海文化界告世界书》,抗议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上海,反对中国政府对日妥协。但是当时国民党政府却暗中破坏十九路军抗战,在国内继续压制反独裁言论。一次鲁迅去郁达夫处吃饭,感叹文人艰难处境和力量微弱,做一首《自嘲》诗:

自嘲
鲁迅

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
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1933年1月,参加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并被选为上海分会的执行委员。此后鲁迅继续发表杂文批判国民党政府的文化专制主义,但是随着日本侵华步伐加快以及国共两党达成共同抗日,文艺界也逐渐形成抗日统一战线。1936年10月,由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等二十一人,代表文艺界的各个方面,发表宣言结束论争,初步形成了文艺界的抗日统一战线。10月19日,鲁迅病逝于上海,时年五十五岁。遗体安葬于虹桥万国公墓,1956年迁至上海虹口公园,由毛泽东题署墓碑。毛泽东称颂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郁达夫(1895-1945),原名文,字达夫,浙江富阳人。1912年考入之江大学预科,因参加学潮被校方开除。1913年9月随长兄赴日本留学,就读于东京第一高等学校预科,1919年入东京帝国大学经济学部。1921年6月,与郭沫若、成仿吾、张资平等人成立新文学团体创造社。7月,他的第一部短篇小说集《沉沦》问世,这也是新文化运动时期第一部白话短篇小说集,以其“惊人的取材、大胆的描写”而震动了整个文坛。1922年3月,自东京帝国大学毕业后归国。1923年,又完成第二部小说集《茑萝集》,这两部小说集使得郁达夫成为新文化运动时期最卓有名望的小说家,当时他的名字也很能让新潮的女学生心跳。同年参加《创造》季刊、《创造周刊》、《创造日》的编辑工作,先后在安庆政法学校、北京大学任教。1925年又到武昌师范大学文科教课,1926年3月,同郭沫若赴广州,在中山大学任教。同年12月回上海创造社出版部工作,主编《创造月刊》、《洪水》半月刊,1927年8月退出创造社。1928年加入太阳社,与鲁迅合编《奔流》月刊,并主编《大众文艺》。1930年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成立,为发起人之一,并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左联成立初期,正值中共党内左倾思想占统治地位,这个左倾思想对左翼文化运动产生了不好的影响,左联早期无论在组织方面、还是在文艺创作方面都表现出偏激行为。例如左联接连组织五一和五卅纪念运动,规定盟员都必须参加张贴标语、散发传单等活动。8月,左联执委又通过《无产阶级文学运动新的情势及我们的任务》,指出左联“应该是领导文学斗争的广大群众的组织”,要大力发展工农兵通信员,号召左联全体盟员到工厂到农村到社会的底下层中去。并且批判有人把左联当做作家组织的狭窄观念,批判他们“没有全面的理解文学运动的意义,自限于作品行动的褊狭见解中,成为一种作品万能观念”,批判他们“要保持作家的社会关系,避免斗争”,还批判他们“集体生活的习惯不够”,或进行“超组织的活动”或“表现怠工”等。很多作家都不满这种没头脑的做法,如鲁迅曾说“所以我总是声明不会做他们的这种工作的,我还是写我的文章。”茅盾从日本回国后,冯乃超邀请茅盾加盟左联,茅盾看完纲领后,说:“照纲领规定,我还不够资格。”就是一些中共党籍的盟员也怀疑这种左倾行为,一次南京路的飞行集会,有一百多人参加,二十多人被捕,作家李求实很气愤地说:“这样就等于把同志们主动送进巡捕房!”又有一次,夏衍、孔德沚(茅盾夫人)等去贴“武装保卫苏联”之类的标语,结果孔德沚滑倒,弄得满身泥水,回到家后,她牢骚满腹:“连自己也保卫不了,还说什么保卫苏联。”尤其郁达夫是极富个性的作家,他虽然对革命抱着一腔的热情,但并不赞同去作无谓的斗争。他曾致信左联负责人,表示自己是小资产阶级分子,不适合做分发传单、张贴标语的活动。有一次,他与好友徐志摩闲谈,徐志摩对目前左翼文艺运动颇有微词,郁达夫也深有感触地说:“我只是一个作家,而不是一个战士。”然而这话不知怎么传入左联内部,引起了许多盟员的不满,当时左联明确要求盟员做一个无产阶级革命战士,而他声称不做战士,况且和曾经与左联为敌的徐志摩交谈,这是不可容忍的。11月,在左联第四次全体大会上公开表决,通过了开除郁达夫的决定,并指责他是“反动投机分子”,冯雪峰、柔石等四人表示反对。

  虽然郁达夫遭左联开除,但是他仍然关心革命文艺运动。1931年1月左联五烈士被捕,一个月后遇害,郁达夫戟刺时事,间抒中怀,写下《钓台题壁》忧伤愤世:

钓台题壁·旧友二三,相逢海上,席间偶谈时事,嗒然若失,为之衔杯不饮者久之,或问昔年走马章台,痛饮狂歌意气今安在耶,因而有作
郁达夫

不是樽前爱惜身,佯狂难免假成真。
曾因酒醉鞭名马,生怕情多累美人。
劫数东南天作孽,鸡鸣风雨海扬尘。
悲歌痛哭终何补,义士纷纷说帝秦。

  紧接着发生了日本侵华的“九·一八事变”和“一·二八事变”,激发了郁达夫的抗日热情,他通过撰文或者办报刊,竭力宣传抗日救国。1931年12月,郁达夫加入上海文化界反帝抗日联盟,与鲁迅、茅盾、叶圣陶等四十三人,共同签署了《上海文化界告世界书》,抗议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反对中国政府的对日妥协。1932年2月,又和叶圣陶等人组织“著作者抗日联合会”,签署发表了《中国著作者为日军进攻上海屠杀民众宣言》。1933年1月,加入宋庆龄、蔡元培、鲁迅、杨杏佛等发起的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并当选为上海分会的执行委员。郁达夫明显的进步倾向,遭到反动政府的迫害,1932年他的小说《她是一个弱女子》出版后,被当局以“普罗文艺”为名查禁,本人也被列为“堕落文人”。于是郁达夫被迫离开上海,1933年举家迁往杭州,1936年任福建省府参议。随着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郁达夫投入抗战的时代洪流,1936年,他加入中国文艺家协会,呼吁建立统一战线。1938年,赴武汉任军委政治部第三厅设计委员,从事抗日宣传工作、奔赴前线慰劳抗日将士,并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

  1938年12月至新加坡,任《星洲日报》编辑,兼任《华侨周报》的主编。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新加坡成立文化界战时工作团,并创办战时工作干部训练班,郁达夫担任文化界工作团主席和训练班主任。1942年1月,郁达夫又协助陈嘉庚成立新加坡华侨抗敌动员委员会,并任执行委员,兼文化界抗日联合会主席,进行抗日的宣传、组织工作。不久日军进逼新加坡,统治新加坡的英军无心抵抗,抗敌动员委员会一致认为与其束手就擒,不如撤退徐图后事。2月,郁达夫、胡愈之、邵宗汉等人乘小船前往苏门答腊,他化名赵廉,撤到苏门答腊的巴爷公务。由于郁达夫会日语,一次巴爷公务侨长蔡承达请郁达夫为他做翻译,结果被日本宪兵发现,不幸被捉去武吉丁宜给日军当“通译”。

  当“通译”后,郁达夫利用职权解救了许多华侨和印尼人。他进宪兵部不久,就有已投敌的棉兰某侨领的儿子,带人来武吉丁宜请求当地宪兵部协助缉拿华侨抗日领袖陈嘉庚等人。但这一群人都不懂日语,郁达夫替他们翻译时故意添了许多让日本人不高兴的话,于是日本宪兵把他们臭骂一顿轰了出去。后来郁达夫遣送他们回去,临走时对他们说:“你们忘记了自己是中国人吗?中国人为什么要捉中国人?快滚回去,以后不许再干了。”这几个汉奸不知道郁达夫是什么人,满以为他是日本宪兵。听了这一顿申斥,摸不着头脑,只好连声答应着:“是,是,下回不敢。”垂头丧气而去。

  一次,日本宪兵部偶然破获了一个印尼共产党的机关,抓到一个看管机关的印尼老人,并搜出一份重要的捐款人名单,名单牵连面很广。郁达夫心想,这要是让日本人知道,恐怕名单上的人性命都难保。他急中生智,一边把名单给日本牢兵看,一边指着印尼老人说:“这个穷鬼,居然敢放高利贷,五盾十盾的放!”听了这话,日本宪兵把名单撕得粉碎,打了印尼老人几个耳光,便扬长而去。

  郁达夫还劝当地的华侨要团结一致,不要自相冲突。一次,巴东广东会馆的学校校舍为福建学校所占,广东会馆方面忿忿不平。刚巧郁达夫到了巴东,他们就央求帮忙向日本人疏通,好把广东会馆的校舍收回来。但是郁达夫回答:“你们错了,日本人哪里管得了这些事?在日本人眼里,不管你是广东人或是福建人,都是一样的顺民奴隶。你们以为这校舍是广东会馆的财产,但是日本人并不这样想。日本人是把一切中国人的财产,都作为‘大日本’的财产,连你们的生命都是‘大日本’的。你有什么理可以和日本人讲呢?”“那么,这不是太不讲道理了吗?”广东会馆的馆长问道。“不讲道理?你以为有道理可讲吗?日本人素来是不讲道理的。整个中国它都要霸占,尚且不讲道理,难道会为你们的一间校舍去讲道理吗?你要是想和他们讲道理,就会有‘通匪’的嫌疑。”几个广东人汗流浃背,终于和福建人和好了。

  然而好景不长,1944年初,日军将苏门答腊岛的宪兵总部移到武吉丁宜。宪兵总部里有名翻译洪根培,是个受过日本训练的汉奸特务,十分熟悉新加坡文化界。他到武吉丁宜不久,就发现“赵廉”实际上就是郁达夫,于是向宪兵部告发。消息传来,众人劝郁达夫去别处躲避,郁达夫说:“我是逃不了的。最近宪兵天天都到我家来喝酒闲谈,虽然没有说穿,显然是在监视我。索性就这样下去,等到事情爆发了再做打算。不过你们应当先离开,否则,肯定会牵连到大家。”果然宪兵部并没有马上抓郁达夫,或许他们认为:郁达夫是一个著名作家,在日本名声很大,如果把他抓起来,对日本并没有多大好处,倒不如暂不抓人,暗中严加监视。

  在南洋的日子里,面对民族大义,郁达夫写出了《乱离杂诗》这样的诗篇,杜甫在夔州其诗乃臻大妙,秋兴八首独擅千古;郁达夫乱离杂诗十二首,也正是他一生最好的作品:

乱离杂诗其一
郁达夫

飘零琴剑下巴东,未必蓬山有路通。
乱世桃源非乐土,炎荒草泽尽英雄。
牵情儿女风前烛,草檄书生梦里功。
便欲扬帆从此去,长天渺渺一征鸿。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在投降书上签字,抗日战争取得了胜利。但是由于郁达夫在当日军翻译期间知晓了许多日军罪行,将来在战犯法庭上,他是一个有力的证人,为了毁灭日本宪兵残暴罪行的见证,日本宪兵部决定杀人灭口。8月29日晚上,日军派出四名宪兵,找一个印尼人诱骗郁达夫出门,开车到荒野之后,将郁达夫活活掐死,毁尸灭迹。1952年,大陆政府追认其为“为民族解放殉难的烈士”。现在印尼苏门答腊岛离武吉丁宜三公里的华侨公墓,建有一座两米高的烈士纪念碑,纪念郁达夫和其他十位惨遭杀害的抗日战士。

  郁达夫被杀害后,由于日本宪兵封锁消息,出现了郁达夫之死的各种猜测,甚至有日本人认为他并非日军所杀。但是日本作家铃木正夫经过二十多年的调查,凭借着非常翔实的资料,并且找到了下令杀害郁达夫的宪兵班长,终于在四十年后大白真相。时隔几十年,这个凶手逃脱了战后的审判,依然悠哉游哉地活着。当被问到在投降之后仍下令杀害这个文化巨匠,有没感到愧疚之时,那宪兵班长仍拒绝忏悔,坚决认为自己没错,连头都不肯低下来!狼子歹心,几十年来未曾改变。

  闻一多(1899-1946),原名家骅,号友三,湖北浠水人。1912年,考入清华留美预备学校。1916年,开始在《清华周刊》上发表系列读书笔记,总称《二月庐漫记》;他还酷爱美术,尤喜水彩画,其作品曾送到巴拿马博览会上展览。1919年,在一战结束的巴黎和会上,作为战胜国的中国居然不能收回德占的青岛,还要转交给日本,日本侵华的二十一条居然也不能废除,更可恶的是,北洋政府不能维护国权,任帝国主义恣意摆布。消息传来,各地爆发了爱国学生反帝爱国的五四运动,但是清华校方公然威吓学生:谁要是不安分守己,出校闹事,就将会妨碍留美的权利。在这与反动派抗争的时刻,闻一多作为学生骨干,在一次学生会上激昂地说:“清华在北京,北京学生救国,清华不准参加,难道清华真的不算是中国人的学校了吗?”当天深夜,他贴出了一份呼吁书,吁请同学们从“留美的梦中回到现实”,他还连夜用正楷抄录了岳飞的《满江红》,贴在校园墙上,以鼓舞同学们的斗志。经过爱国学生的积极斗争,第二天清华学生终于冲出校门,高呼“收回青岛!”、“废除二十一条!”之后闻一多又被选为清华学生代表,出席在上海召开的全国学生联合会。

  1921年11月,与梁实秋等人发起成立清华文学社,次年3月,写成《律诗底研究》,开始系统地研究新诗格律化理论。1922年7月,赴美留学,先后在芝加哥美术学院、珂泉科罗拉多学院美术系和纽约艺术学院学习西洋美术。1923年9月,出版第一本新诗集《红烛》。在美国生活的三年中,闻一多多次体会到种族歧视的屈辱,背井离乡的经历,使他深深眷恋着祖国和家乡,1925年3月,在纽约留学期间,闻一多创作了一组《七子之歌》,将被帝国主义霸占的七处失地比作远离母亲怀抱的七个孩子,用小孩子的口吻哭诉它们被迫离开母亲的襁褓、受尽异族欺凌蹂躏,表达了重回母亲怀抱的渴望:

七子之歌·邶有七子之母不安其室。七子自怨自艾,冀以回其母心,诗人作《邶风》以愍之。吾国自《尼布楚条约》迄旅大之租让,先后丧失之土地,失养于祖国,受虐于异类,臆其悲哀之情,盖有甚于《邶风》之七子。因择其与中华关系最亲切者七地,为作歌各一章,以抒其孤苦亡告,眷怀祖国之哀忱,亦以励国人之奋兴云尔。国疆崩丧,积日既久,国人视之漠然。不见夫法兰西之Alsace-Lorraine(阿尔萨斯-洛林)耶?“精诚所至,金石能开”。诚如斯,中华“七子”之归来其在旦夕乎?
闻一多

澳门

你可知“妈港”不是我的真名姓?
我离开你的襁褓太久了,母亲!
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
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
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
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香港

我好比凤阁阶前守夜的黄豹,
母亲呀,我身分虽微,地位险要。
如今狞恶的海狮扑在我身上,
啖着我的骨肉,咽着我的脂膏;
母亲呀,我哭泣号啕,呼你不应。
母亲呀,快让我躲入你的怀抱!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台湾

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
琉球是我的群弟我就是台湾。
我胸中还氲氤着郑氏的英魂,
精忠的赤血点染了我的家传。
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
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城一战。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威海卫

再让我看守着中华最古的海,
这边岸上原有圣人的丘陵在。
母亲,莫忘了我是防海的健将,
我有一座刘公岛作我的盾牌。
快救我回来呀,时期已经到了。
我背后葬的尽是圣人的遗骸!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广州湾(今广东湛江)

东海和广州是我的一双管钥,
我是神州后门上的一把铁锁。
你为什么把我借给一个盗贼?
母亲呀,你千万不该抛弃了我!
母亲,让我快回到你的膝前来,
我要紧紧地拥抱着你的脚踝。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九龙

我的胞兄香港在诉他的苦痛,
母亲呀,可记得你的幼女九龙?
自从我下嫁给那镇海的魔王,
我何曾有一天不在泪涛汹涌!
母亲,我天天数着归宁的吉日,
我只怕希望要变作一场空梦。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旅顺、大连

我们是旅顺、大连,孪生的兄弟。
我们的命运应该如何的比拟?
两个强邻将我来回的蹴蹋,
我们是暴徒脚下的两团烂泥。
母亲,归期到了,快领我们回来。
你不知道儿们如何的想念你!
母亲!我们要回来,母亲!

  《七子之歌》发表的时节,正值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高潮,因此,一问世立刻引起了强烈共鸣。时隔七十多年,在1999年12月10日澳门回归之际,《七子之歌·澳门》又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首诗歌由作曲家李海鹰谱曲,澳门培正中学小学部年仅七岁的容韵琳演唱,一时传唱大江南北,至此七子已全部回到母亲的怀抱。而1999年11月24日又是闻一多百年诞辰纪念日,相距如此之近,其天意乎?

  1925年5月回国,任北京艺术专科学校教务长。次年秋,到上海吴淞国立政治大学任职。1927年,任武汉国民革命军政治部艺术股长。同年秋,任南京第四中山大学(后改名中央大学)外文系主任。1928年1月,出版第二本诗集《死水》。同年秋,任国立武汉大学文学院院长兼中文系主任。1930年秋,任青岛大学文学院院长兼国文系主任。1932年8月,复回北平任清华大学国文系教授。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随清华大学南迁,清华、北大、南开三校先在长沙组成国立临时大学,后又迁至昆明组建西南联合大学,闻一多任西南联大国文系教授。面对祖国大片河山的沦陷,许多人有亡国之感,但闻一多对抗战胜利充满信心,他蓄起胡须以记国耻,并对人说:“不待抗日胜利之日,决不剃去!”1944年,参加西南文化研究会,随后加入中国民主同盟,并担任民盟云南省支部的宣传部长。

  抗战胜利后,闻一多高兴极了,立即剃去蓄了八年的长髯。可是中国大地上很快就笼罩着内战的危险,蒋介石政府继续奉行其独裁统治,排挤迫害包括民盟在内的民主党派。于是闻一多又投入了争取和平民主、反对独裁内战的运动中,出任民盟中央执委。在各种民主集会上,最后发言的往往是闻一多,他的发言深刻有力、一针见血,曾被人称为“昆明的鲁迅”。1945年底,昆明学生高举“争民主、反内战、反对美帝干涉我国内政”的旗帜,开展了声势浩大的罢课斗争。然而反动派血腥镇压手无寸铁的学生,打死四人、打伤数十人,制造了“一二·一”惨案。闻一多怒不可遏,挥笔为死难学生写下了挽词:“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送殡完毕,闻一多又在墓前主持葬礼,他喊道:“我们一定要为死者复仇,要追捕凶手。我们这一代一定要追还这笔血债,追到天涯海角。我们这一辈子追不到,下一代要继续追……”风起云涌的民主运动让反动派非常害怕,他们只好派出特务暗杀著名的民主人士,1946年7月11日,民盟中央执委李公朴在回住所途中被特务暗杀。7月15日,昆明各界举行追悼李公朴先生大会,闻一多是李公朴治丧委员会的主要负责人,正准备去云南大学参加追悼大会时,门外传来几天来一直坐在闻家门口装疯卖傻的怪女人的声音:“闻一多,你的多字是两个夕,你命在旦夕!”因心脏病复发卧床的闻夫人恳求闻一多不要出门,闻一多指着桌上的一堆信笑着说:“你们看,这些天我收到许多匿名信。都是诬蔑李先生、恐吓我的内容。我闻一多是能吓回头的吗?”随后,他又无限深情地说:“现在好像是在大风大浪里行船,遇到了危险,更需要紧紧地把住舵。事已至此,我不出去诸事停顿,李先生为民主可以殉身.我不出来何以慰死者?万一怎么样,我也顾不了了。”说完,毅然迈出家门。在追悼大会上,闻一多发表了著名的《最后一次的讲演》,愤怒斥责反动派暗杀李公朴的罪行,他在最后说:“我们不怕死,我们有牺牲的精神!我们随时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大会结束后,他在回家途中即遭特务暗杀。闻一多是中国有骨气的知识分子的杰出代表,后来毛泽东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写道:“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许多曾经是自由主义者或民主个人主义者的人们,在美国帝国主义者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派面前站起来了。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意屈服。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唐朝的韩愈写过《伯夷颂》,颂的是一个对自己国家的人民不负责任、开小差逃跑、又反对武王领导的当时的人民解放战争、颇有些‘民主个人主义’思想的伯夷,那是颂错了。我们应当写闻一多,写朱自清颂,他们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GMT+8, 2024-5-7 03:04

© 2001-2011 Powered by Discuz! X3.4. Theme By Yeei!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