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679|回复: 0

[选刊] 李白杜甫在费县的行踪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1-25 17:16: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佚名



   唐代知识分子不囿于书斋生活,读书之外喜好游历天下。特别是盛唐时期,“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已然成为时尚。“开元盛世”的大好局面。这为读书人的漫游提供了必要的条件。他们被昂扬的时代精神所鼓舞,被祖国的大好河山所吸引,走出书斋,广泛地接触社会人生,广交天下诗友,寻求从政的道路。作为中国最伟大的诗人李白和杜甫也不例外。综观中国几千年的历史,能和李杜相提并论的作家不多。他们能同时出现,只能说是盛唐时代经济文化高度繁荣的结果;而他们能有缘相识并且结下深厚的友谊,则是天造地设的文坛佳话,这段佳话在古城费县还写下了重重一笔。

蒙山揽胜

        蒙山,一称东山。孟子说“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这东山 ,即指蒙山。蒙山脉接泰岱,雄峙海表,横亘齐鲁,巍峨逶迤百余公里,素有“岱宗之亚”的称号。主峰龟蒙顶有有孔子小鲁碑,上书“孔子小鲁处”。这里人杰地灵,文化底蕴深厚,诞生并活跃过繁若群星的英才俊杰。蒙山山深谷幽,风光旖旎,寺庙庵堂星罗棋布,也是一座道教名山,更吸引了一大批帝王将相,文化名人前来祭拜游览吟咏,或在此修身养道,避世隐居。

       唐天宝四年(公元745年)深秋,蒙山迎来两位尊贵的客人。这就是在诗坛上被誉为“双子星座”的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这年,李白四十四岁,杜甫三十三岁。二人正值英年,才气横溢,一起登高怀古,饮酒赋诗,郊游狩猎,访古寻幽,遍游蒙山山水、寺庙。并专程祭拜了蔡邕墓。李白赞叹蒙山:“云笼雾遮,水泻天河,猿啼仙洞,九天舞鹤。真乃避世尘超凡俗仙地矣。”杜甫击掌笑道:“伴君一行,三生有幸。余亦献丑了。”杜甫吟道:“几多嶙嶙悬屋,三两茅屋人家。樵子斧飞橡落,老妪剪松煮茶。”言罢对李白说:“李侯俗中见仙境,弟是仙地话桑麻,情难移矣。”李白豪爽大笑,携杜甫之手说:“吾不如弟矣,放浪难收,亦是天生之性也。”

       一日,李杜正歇孔子登临蒙山休息过的“圣悲石”。忽有歌声自云中飘来,歌曰:日月炯灿兮花芳明,泉鸣瑟弦兮索青藤,圣仙来兮访仙道,鹤氅薄兮人薄情。李白闻听,起身挺立于岩端高吟:“丹丘生兮鹿呦鸣,仗剑来兮路重重,皈依苍龙兮驭天马,可为煮豆兮捧兰陵?”原来,李杜此次游览蒙山,除领略壮丽风光外,还要拜访朋友元丹丘和范十的。元、范是李白的朋友,不应辟召,笃信道教,绝志世外,隐居蒙山。

仙友元丹丘



      元丹丘是李白杜甫共同的朋友,而且来往非常密切,李白杜甫在多篇诗文中提到他。元丹丘曾在费县修行过,光绪《费县志   卷十一   人物二   仙释   流寓》中记载:唐,元逸人,曾居蒙山,杜甫作《元都坛歌》寄之,诗曰:“故人昔隐东蒙峰,已佩含景苍精龙,故人今居子午谷,独在阴崖结茅屋。”李白诗所谓“丹丘生”,即此人也。”能和李白杜甫平起平坐,谈古论今,吟诗作赋,元丹丘也非等闲之辈。在元丹丘处,三人把酒临风,谈天说地,一日午饭后三人微醉。元丹丘请李杜留下墨宝。李白并不推辞,笔走龙蛇,写道:“人到东蒙成神仙,日隐月现醉双眼。思来洛阳事权贵,肝裂肺碎怒冲天。”杜甫接笔沉思再三,徐徐写来:“仙境吾临东蒙,雨沛壤沃风清。童稚当院玩锄,龟阴可好躬耕?”元丹丘收下墨宝,口中自言自语道:“桂立紫荆兮鹤引雀鸣,各有千秋兮或仙或圣!”李杜游历蒙山二十余天。蒙山给李杜留下美好印象。将出东鲁境界时,李白在辞别朋友时写下了《别东鲁诸公》一诗,也就是“梦游天姥吟留别”这一不朽诗篇。有人说,李白所梦游的天姥山,多为感触蒙山之游,鉴时察情辨景,此话也有一定道理。七年之后,身居西安南山子午谷的杜甫还写诗给元丹丘,追忆了此行,《玄都坛歌,寄元逸人》“故人昔隐东蒙峰,已佩含景苍精龙。故人今居子午谷,独在阴崖结茅屋。屋前太古玄都坛,青石漠漠常风寒。子规夜啼山竹裂,王母昼下云旗翻。知君此计成长往,芝草琅玕日应长。铁锁高垂不可攀,致身福地何萧爽。”



寻隐者范十



        辞别元丹丘,李杜踏上了寻访范十之路。范十居处位于蒙山之阴一幽谷处。李白与杜甫的登拜,令范十大喜,范隐士亲自安排食膳倾家中所藏,每日殷勤款待。一天蒙山下起雨来,三人坐了边赏雨景,边谈古道今。范十说:“沂蒙人物,云起雨聚,风蜚天下,二位诗友,各敬何人?”李白答道:“吾敬姜子牙、左丘明、王羲之父子,鲍照兄妹也。”杜甫道:“吾还敬诸葛亮兄弟、曾参子路、刘洪刘勰也。”范十道:“君临人杰地灵处,山河添色,历史留美。吾今日祭请沂蒙先灵,与君痛饮尔。”李白举杯在手,朗朗诵曰:“吾自发寒雨,全行日少,加秋潦浩汗,山溪猥至,渡溯无边,险经游历,栈石星饭,结荷水宿,旅客贫辛,波路壮阔,始以今日食时”仅及蒙山范十君处矣。言罢,自大笑,将酒一饮而尽。杜甫道:“李侯篡改鲍明远《登大雷岸与妹书》,当心鲍氏兄妹罚酒矣。”酒宴直至午夜。范十李白烂醉如泥拥被而睡,杜甫虽有醉意,但辗转难眠,于是悄然下床,奋笔写下了《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的诗篇。全诗为:“李侯有佳句,往往似阴铿。余亦东蒙客,怜君如弟兄。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更想幽期处,还寻北郭生(范十)。落景闻寒杵,屯云对古城。向来吟《桔颂》,谁欲讨莼羹?不愿论簪笏,悠悠沧海情。 ”翌日清晨,李范读诗,赞叹不已。范十将杜诗递于侍童命道:“可送蒙山前后诸县录而藏之。这首诗在康熙《费县志   卷十》中有记载。”



石门留诗

   
        李白杜甫去的第二个地方是石门,康熙《费县志   卷十》中记载:“石门,在县治西”,“石门,在武城西,即子路宿处,门当山岭之间,二石柱犹峙,今有石门村。”李白杜甫在此各留诗一首,他们拜访了隐居的石门姓张的朋友,杜甫留下《题石门张氏隐居》(诗为二首,《费县志录其一》):“春山无伴独相求,伐木丁丁山更幽。涧道馀寒历冰雪,石门斜日到林丘。不贪夜识金银气,远害朝看麋鹿游。乘兴杳然迷出处,对君疑是泛虚舟。”李白也留下了一首《鲁郡东石门送杜甫》:“醉后复几日,登临遍池台。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怀!”遗憾的是,石门路上的金樽再也未能重开。这次分别,是永久的分别,此后两人再也没有得到会面的机会。他们只能在诗中相互倾诉思念之情。李白在兖州写了《沙丘城下寄杜甫》:我来竟何事,高卧沙丘城。城边有古树,日夕听秋声。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杜甫怀念李白的诗更多。例如《春日忆李白》: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何时一怀酒,重与细论文?我们不难体会到他们之间是怎样相互回味着在一起漫游的日子!反映出他和李白之间极深切的感情。李白和杜甫之间的感情,是两个时代巨人相互理解心心相印的体现;他们的友谊,是中国文坛历久弥新的千古美谈。



探沂逢雨



        杜甫还到过费县一个地方就是探沂,是不是与李白同行已不可考证,从开元二十四年到二十八年,从天宝三年至四年,杜甫前后共有七年的时间在山东一带游历,康熙《费县志  卷一》第60页“玳瑁沟”一条中写到“玳瑁沟,在探沂东里许,杜甫诗云:‘夜来雨过黄花润,野水平流玳瑁沟’即此,今尚有碑。”,探沂相传建于唐天宝年间,因村北是    河(古称小沂河),的大片沙滩,取名滩沂,后因音谐深化为探沂。探沂是兖沂古道上的一个重要集镇,北依小沂河,水陆交通都十分方便。

    杜甫与这首诗的时候,应当是在探沂留宿,早上起来看到到一场夜雨下过,得到雨水滋润的黄花分外娇艳(黄花是费县常见的一种植物,可食用),流淌的雨水把玳瑁沟都灌满了,可见那夜的雨水很大。此诗虽是写景,却也表现了诗人踌躇满志,意气风发情怀,年轻的杜甫的父杜闲为奉先县令,可能经济方面较为宽裕,因此,杜甫青少年时代还是有过一段“恣情快意”“势马轻狂”的生活的。

      杜甫在唐代就很有名气,所以当地人就把诗记下,并刻在石碑上,可惜诗的全文没有留下,笔者曾在杜诗中仔细找过没有发现,杜甫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现在杜甫诗全集中存有一千一百余首,也不排除部分作者认为不是很理想或是遗忘未收录的。在康熙年间,写有杜甫诗文的石碑尚在,时值今日,石碑荡然无存,连玳瑁沟这个地方,也从当地人的记忆中彻底消失了,更不用说关于杜甫来探沂的故事。但杜甫为探沂的题诗,却为这个古镇增添无限的光彩。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GMT+8, 2024-5-1 17:14

© 2001-2011 Powered by Discuz! X3.4. Theme By Yeei!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