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626|回复: 0

马王堆帛书艺术简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0-28 16:08: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佚名


    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帛书,不仅是继汉代发现孔府壁中书、晋代发现汲冢竹书、清末发现敦煌卷子之后的又一次重大的古文献发现,而且是和清末以后陆续发现的甲骨、金文和简牍书体同样重要的中国书法史研究的珍贵资料。由于帛书抄写的时代正值中国文字发展史上最重要的隶变时期,故其独特的书体风格、特殊的历史地位和巨大的艺术价值,已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书法界同仁对之进行多角度的审视和专注的临摹、研究和创作。
    马王堆帛书大都用墨抄写在生丝织成的黄褐色细绢上。绢幅分理处和半幅两种,整幅的幅宽约四十八厘米,半幅的幅宽大约二十四厘米。帛书出土时,由于受到棺液的长期浸泡,整幅的帛书都因折叠而断裂成了一块块高约二十四厘米、宽约十厘米左右的长方形帛片,半幅的则因用木片裹卷而裂成了一条条不规范的帛片。
    帛书的抄写多有一定的格式:有的用墨或朱砂先在帛上钩出了便于书写的直行栏格,即后世所说的"乌丝栏"和"朱丝栏"。整幅的每行书定七十至八十字不等,半幅的则每行二十至四十不等;篇章之间多用墨钉或朱点作为区别的标志;篇名一般在全篇的末尾一两个字的空隙后标出,并多记明篇章字数。
    帛书的抄写年代,根据帛书中的避讳情况和帛书中既有的明确纪年,如《阴阳五行》甲篇中的"廿五年、廿六年"(即秦始皇二十五年、二十六年,公元前222年、221年),《刑德》甲篇中的"今皇帝十一年"(即汉高祖十一年、公元前一九六年)和《五星占》中的"文帝三年"(即公元前一七七年)等可以推断,马王堆帛书的抄写年代大致在秦始皇统一六国(公元前221年左右)至汉文帝十二年(公元前一六八年)之间。
    帛书的内容相当丰富,涵括众多学科,是一批久佚的珍贵历史文献。按照《汉书·艺文志》的分类,我们以单篇作为计算单位,帛书大致可分为如下五大类五十余种:
    一、 六艺类
    1、《周易》;2、《二三子问》;3、《系辞》;4、《衷》;5、《要》;6、《缪和》;7、《昭力》;8、《春秋事语》;9、《战国纵横家书》。
    二、 诸子类
    1、《老子》甲本;2、《五行》;3、《九主》;4、《明君》;5、《德圣》;6、《经法》;7、《经》(或称"十大经","十六经");8、《称》;9、《道原》;10、《老子》乙本。
    三、 术数类
    1、《阴阳五行》甲篇;2、《阴阳五行》乙篇;3、《五星占》;4、《天文气象杂占》;5、《出行占》;6、《木人占》;7、《相马经》;8、《刑德》甲本;9、《刑德》乙本;10、《刑德》丙本。
    四、 方技类
    1、《足臂十一脉灸经》;2、《阴阳十一脉灸经》甲本;3、《阴阳十一脉灸经》乙本;4、《脉法》;5、《脉死候》;6、《五十二病方》;7、《胎产书》;8、《养生方》;9、《杂疗方》;10、《却食气》。
  五、 帛图
    1、《丧服图》;2、《"太一将行"图》(或称"社神图"、"辟兵图");3、《长沙国南部地形图》;4、《驻军图》、5、《导引图》等。
    应该说明的是,这种划分的对象主要是指具有文献意义的帛书,其中有几幅帛图之所以也划在里面,是因为它们各自都有相当多的文字题记和说明,至于那些完全没有文字的帛图,如《城邑图》、《车马仪仗图》之类则不详列。
    由于帛书众多,抄写的书体风格各不一样,帮早在原帛书整理小组给帛书定名时,就有"篆书《阴阳五行》" 、"隶书《阴阳五行》"的说法。后来又有人将帛书的字体分为篆、隶和秦隶(或叫古隶)三种,以至人们都以为马王堆帛书中有着典型的篆书抄本。
    其实,严格地说,马王堆帛书都是由隶书抄写而成。只是这些隶书或因抄手不同,或因抄写时代先后有异而呈现出各自不同的风貌。我们之所以这样认为,是因为一种字体的确认,不只是看它的字形结构,而主要是看它的构形取势和点画线条的具体形态。就以人们习惯称之为篆书本的《阴阳五行》甲本(图一)来说,无庸讳言,这卷抄本上许多字都还保留着篆书的形体结构,例如"寺"写作" "、"逆"写作" "之类,看上去似乎确是篆书,但实际上与其称为篆书,还不如称其为隶书。因为在其构形的文字偏旁中,已大量出现了隶变的痕迹,例如草字头已绝大多数简化为" ",已不是篆书迥环婉转的形态;而水字旁则有些干脆写成了" "。至于只有隶书中才有的点、挑、波、磔等笔划形态更是俯拾皆是,如"朔"字写作" "、"凶"字写作" "等就是很典型的例子。此外,其构形的取势也已由长变扁,横向舒展。因此,我们以为,这种已在隶变中的字体并不是典型的篆书,而是一种保留篆书形体结构较多的隶书。又由于这种字体与湖北睡虎地秦墓竹简中所倚存的秦隶有较大的差异,为了免生歧义,我们姑且将这种以隶书的笔意书写篆书结构的字体称之为"篆隶体"。这种字体的抄写时代较早,据其干支表中的纪年("廿五年、廿六年 ")来推断,应该就是秦始皇二十五年左右抄写的,它应该是汉字隶变过程中处于较早阶段的代表性字体之一。马王堆帛书的众多抄本中,比较接近这种"篆隶体"的有以《五十二病方》为代表的马王堆医书共十一种。
    帛书的字体除上述"篆隶体"外,还有古隶和汉隶两种。这里所说的古隶,也就是与秦隶极为相近的那种字体,它间于篆隶之间,结构上隶变和痕迹非常明显,如"若"字多写成" ",其中" "的折转变成了挑势的横笔,"口"则有了明显的断口。在笔划上则点、挑、波、磔并举,在线条的运作中则方圆共用、粗细相间,章法上更是欹斜正侧、参差错落,具有极高的艺术观赏价值。
  
图二               图三
图四                   图五
    或许是因为抄手的不同,马王堆帛书中的古隶抄本具有各擅胜场的艺术风采,例如《春秋事语》(图二)的古隶字体用笔厚重朴实,横平竖垂,波面不倾,磔而不张,一派雍容大度的古朴气象。至如《战国纵横家书》(图三)则笔道纵横,方圆并举,舒展俊逸,波则内敛,磔则外张,一种雄毅豪放的气势跃动于字里行间。又如《老子》甲本(图四)则取势方正,用笔粗细适意,布字大小合宜,具有一种自然雅稚的墨韵。再如《阴阳五行》乙篇(图五)则用笔秀逸而细劲,谋篇布白更是匠心独运,多次出现两字一行横排书写的帛书片断,俨然一件刻意经营出来的书法作品,有着令人惊叹的艺术魅力。
图六           图七
    从艺术观赏的角度论,马王堆帛书中的古隶抄本是其精华所在,但从抄写的规范和整饬等方面来看,那大批用汉隶(或称为今隶)抄写的帛书则给人们提供了比较工整、比较成熟的隶书范本。这种帛书抄本和字体在构形上已比较规范,用笔已比较有规律,线条已完全失去了篆书圆转的态势,呈现在世人面前的是,其字形呈正方或扁方形,笔画以方折为主,横画方入尖收或蚕头雁尾并用,左波右磔对比强烈,字距间规整有序,俨然一种谨严、成熟而定型的汉隶字体。这种字体的帛书抄本当以《相马经》(图六)、《五星占》、《老子》乙本、《周易》(图七)等为其代表。


来源:人民书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GMT+8, 2024-3-29 17:37

© 2001-2011 Powered by Discuz! X3.4. Theme By Yeei!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