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581|回复: 0

网络视野下书法评审的三个原则(陈龙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0-23 16:21: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陈龙国


[摘要] 书法展览,成为左右新时期书法创作的风向标。谁操纵着评审,谁就有绝对的话语权。当前以展览为中心的书法评审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书法艺术的创新与发展,作为时代的产物,用什么理念、方式和标准,以怎样的限度和韧性来操纵评审?笔者认为, 网络视野下的书法评审,要把握好减量提质、抓大放小和分体定层三个原则。

[关键词] 网络;评审;原则

中国书协举办的各级展览,随着网络媒体的不断参与,表明中国书法已进入了一个网络视野下的展览时代。网络媒体利用其自身强大的综合优势,中国书法轰轰烈烈的各种大大小小的展览几乎都是在第一时间通过网络媒体向社会公开发布,将能上网的书法爱好者的声音及时呼喊出来,它不仅为展览、活动提供了发布的平台,同时也为书法个体(书法家、书法爱好者)提供了一个话语权的平台。网络镜头每天、每时都在不断的发布着展览、评审的有关信息,无时不在评审过程中搜寻,大量图片几乎覆盖了评审过程的每一个环节,这种近乎直播式的网络监督,对中国当代书法的评审起着重要的监督作用,使当代书法评审开始走向公开、透明、阳光、公正。然而为什么再严密的评审程序总会在执行中出现疏漏?在展览之后仍然会听到不断的谩骂、攻击与非议?每次展览的评审过程总被大家猜来猜去、说三道四?总会滋生出各种非常复杂的社会关系?难道书法评审成了展览的绊脚石、评委成了展览的罪人?评审的监督与批评双双“失语”?评审失去了原有的面目?随着网络信息量的不断加大与扩散,那么评审就成了当代书法展览中最焦点的问题,对评审问题的分析和研究以及评审对未来中国书法的关注就越发显得重要。笔者通过最近几年对中国书法评审过程的梳理以及网络媒体对书法评审意见的分析,认为在网络视野下的书法评审要讲求三个最基本的原则。

减量提质的原则。就是减少评审工作的量、提升评审工作的质。据说,最近几届大型国展来稿量都在三万件以上,评审要用七天左右的时间;单项展览来稿都在一万五千件以上,评审也要用四天左右的时间,评委们评审工作量大、评审速度很快,大概5秒钟评审一件,因此评审的质量被很多人质疑,认为作者花了十几天甚至几个月精心创作的一件书法作品就在几秒钟内做出可否的判断太草率、太不负责任。我认为可采取基层评审→通讯评审→会议评审的原则。

基层评审。采用分省投稿,分省初评,各省按投稿比例报中国书协进行下两轮评审。把繁重的初评工作下放到各个基层分会,充分利用中国书协在各省市的书法创作评委会成员对本地的稿件进行初选,一来可减少会议评审的工作量和来自网络视野下产生的压力;二来可给基层书协一个考验和锻炼的机会,相信他们有很好的经验和辨识能力,三来基层书协为了充分展示本地的书法创作人才和抓书法工作的成绩,他们会全力以赴:组织各种书法培训活动,积极动员书法爱好者投稿,在评审时对稿件会反复斟酌、去粗取精的。通过基层的初次评审,确定来稿量的25%进入下一轮的通讯评审。

通讯评审。对进入通讯评审的稿件,由中国书协采取对每件作品匿名→拍照→随机抽取打包等方式邮送给中国书协评审委员会的各个评委,让他们以实名制的形式对稿件实行淘汰制,确定来稿量的25%进入下一轮的会议评审。这样既能发挥中国书协每个创评委参与的积极性,又能使各种书体、各种书风不至于被个别评委的喜好所独裁,甚至还可避免投稿者投掌握话语权评委所好追逐流行书风,从而形成良好的监督与约束机制,使真正高质量的书法作品绝大多数能进入下一轮的会议评审。

会议评审。就是中国书协集中专家进行的现场评审,会议评审的专家必须是中国书协评审委员会的评委,必须是严格按照各种书体一一对应的评委,然后采用网络媒体投票和中国书协指定相结合的方式来遴选,各占70%和30%的比例,通过这种方式选出的评委既能代表当今书法发展的方向,又具有极高的权威性和服众性,通过他们对经过基层评审和通讯评审后产生的只有来稿总量的6.25%进行终评和评奖,时间压力和精神压力都不大,他们像一名有经验的老中医,只要认真把一把脉,马上就能知道病情的大概。评委最终评选出25%的入展作品和获奖作品后,入展作品可通过互联网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公示期,把代笔、抄袭、模仿、次品和未入展者的“怨气”逐渐地消化掉,获奖作品则由各书体评审组写出百字以内的获奖评语,然后通知本人到现场创作,核实其创作水平的真实性。对评审中多数评审专家认为创新性强、有个性的落选作品为了避免遗憾,应当予以打捞的,经参加会议评审的5名以上评审专家署名推荐,可以打捞起来进入到入展名单当中。

抓大放小的原则。就是抓国展放单项展。笔者通过统计分析,每年以中国书协的名义要举办的大大小小展览(大就是指“全国展”、“青年展”和“新人展”等三大展览,小就是指“楹联展”、“隶书展”等单项展览以及各种杯赛和纪念性质的展览)3-5次,耗费掉的人力、物力和精力单靠中国书协的力量是根本无法满足的,评审出来的书法质量也是无法得到保证的,况且中国书协还承担着谋划书法事业发展规划、普及书法后备人才、繁荣中华民族书法艺术的重任。所以中国书协不妨采取 “抓大放小”的原则,集中人力、物力和精力办好“全国展”、“青年展”和“新人展”等三大展览。中国书协可采取自己为主办方、申报单位为承办方的展览模式,采取申报单位“自愿申报、逐轮淘汰”的方式选出承办方,中国书协负责人带领一些省市书协负责人组成几个考察组对各承办方展览的资金、设施、组织、计划等情况进行逐一考察,每轮淘汰一部分,最后剩下两个承办方PK。用陈述、答辩、投票和现场考察的方式初步选出承办方,最后通过网络民主投票(占70%)和中国书协集中议定(占30%)的方式选出大家满意的承办方。这种以中国书协为主控方的大型展览,一定能够评选出能代表全国最高水平、全国最具发展潜质和未来书法发展方向的精品力作,对“楹联展”等单项展览以及各种杯赛和纪念性质的展览起到引领和辐射作用,中国书协才有更多的精力去抓更宏大的事业。而对于单项展览以及各种杯赛和纪念性质的展览,可采用“目标管理、滚动发展”的“双动态”模式,即采取投标的方式下放展项、下放评审权,对投标的主办方进行严格的资质审查,对投标过程进行严格的把关,对中标的主办方中国书协要与之签定项目目标责任书,明确规定中国书协与主办单位的责、权、利,通过网络媒体随时随地监督与控制,帮助其持续改进并达到目标的要求,若目标任务圆满完成,就将其作为下次申办其它展览的重要后选者,若完成的任务还未完全达到项目目标的要求,除按照相关规定予以处罚外,主办方将同时失去下次举办其它展览的机会,这样一来,主办方就必须根据自己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慎重投标,中标后也会最大化地全力以赴做好大展的各项工作特别是评审工作,一定能够倾听网络心声,增加透明度,实施阳光评审,兑现征稿启事中各项承诺,使展览真正实现“检验书坛成果,考察作者成就,推出精品,推出人才,提升人文精神”的目标,从而助推中国书法事业的全面繁荣。

分体定层的原则。

分书体评审。为了使评审结果更加准确、更具权威性。书法展览宜采取分书体评审的原则。评审过程中,组织、评审两权分离——评委会主任、秘书长和副秘书长负责评审的组织实施,不参加评审。评审委员会分设篆刻、篆书、隶书、楷书、行草和论文六个评审组,若是单项展览的评审,宜采取分“同种书体不同风格”的评审组,每组设召集人一人,由中国书协各书体委员会秘书长担任,负责本组组织协调工作,他不能参加投票。对进入会议评审(即终评)的书法作品由多到少,层层递减,一次次淘汰,留下好作品,最后进入入展获奖圈。获奖作品先提名,分等级时再投票,这样就不会有太大的疏漏。评委有异议时采用少数服从多数的办法、反映多数人的意愿,因此较公平、科学、权威。会议评审采用全程电脑计票(包括入展获奖时要悬挂的作品,如果电脑没有登记,你挂上来也没有用,因此没有任何疏漏),评选结果及时告之负责整个评审过程的监督监审委员会;设立学术观察团,由评委和相关人士兼任,负责展览来稿情况分析和研究;聘请公证处工作人员,负责监督、公证评审程序和发布评审结果;邀请部分书法专业媒体或网络媒体组成评审工作观察团,负责报道、监督与观察。

分层次评审。就是按不同来稿人的不同层次进行评审。在评审过程中,中国书协评委既是组织者,又是评选者,本质上是利用职务便利占用名额,显示出作为“特权阶层”的权力,评委曝光频率大大超过获奖者和参赛者,缺少必要的回避分离制度。其实书法评审的目光更多地应该集中投射到投稿者身上,以“投稿者”为关注焦点,评委应该成为“幕后工作者”,况且部分评委、特邀作者特别是承办方政府官员的书法作品由于没有经过严格的评选与淘汰,作品的水平实在太差,不堪入目、欺世盗名,展览就成了弘扬地方领导、书协评委名声的舆论舞台,有喧宾夺主、本末倒置之嫌,有人建议取消他们的书法作品,甚至说恨不得把这些作品从作品集中撕去。书法展览“以作者为本”的思想就成了一句空话,违背了中国书协举办展览的初宗。为了让那些真正通过自身努力,凭借自己创作实力的作者有更多展示的机会,保持书法评审中的公开、公正和公平,就是对书协领导、评委、特邀作者和承办方官员这四类人的书法作品入选首先必须要满足以下两个条件:一是作品应因展而异,由多方提名、推荐、纵横比较产生,既能优势互补,又要相互制约;二是作品要有公信力和创新点,既有独立的创作权,又会受到多方监督。然后把他们的作品一一挂出来,分四个层次由会议评审组专家按照80%的比例进行“双匿名”(评委匿名、被评作品匿名)投票评审,从竞争从遴选出大家满意的作品,这样反过来也会促使他们创作出的书法作品一定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对得起网络媒体、对得起广大的书法爱好者。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网络视野的不断扩大,展览与评审势必会染上一些功利色彩,但作为立志于书法事业的广大书法爱好者,不妨保持一种积极健康的心态:把参展作为一个书法活动的经历、评审作为检验自身水平的过程。相信有竞争必然有落选,落选很正常。只要我们植根传统,在创新基础上解构传统,以西为新、以古为新、以时为新、以我为新,以笔墨引领时代,终究有机会出彩。书法展览、评审的宗旨:弘扬传统书法艺术、发现书法艺术人才、繁荣书法艺术事业就一定会实现。



参考文献



[1]中国书法鉴赏大辞典(上卷)[M].北京:北京大地出版社,1989

[2]曹玉文.目击九届全国书展评审[R].人民网,北京:人民网,2007-11-16  

[3]薛元明.你有什么资格当评委[N].青少年书法报,河南:河南美术出版社,2008-7-31

[4]严学章.艺术没有创新等于零[N].美术报,浙江:中国美术学院,2009-1-3



陈龙国  副教授  硕士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重庆文理学院科技部部长助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GMT+8, 2024-4-30 01:20

© 2001-2011 Powered by Discuz! X3.4. Theme By Yeei!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