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371|回复: 0

[选刊] 《三教同声》与《太音希声》琴曲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9-9 10:01: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源:国学


《三教同声》谱前有时人郑邦福于明万历壬辰年(公元1592)写的序。言及纂辑者张德新“素精琴理,凡可持诵讽咏之者,悉能披之于丝。”这是肯定张德新有能力以琴伴配辞章的。同谱刊载的《明德引》和《孔圣经》,有同辞琴歌刊于杨表正撰的《重修真传琴谱》(万历乙酉年,公元1585),题为《大学章句》。两曲的辞完全相同,琴伴奏则各异。至于另一首《清静经》则不见于其他琴谱。由此看来,这几首琴曲出自张德新的可能性很大。就如序中所强调“欲联三教以同声,何其所志之弘也。”张德新是有目的地选取儒释道三家有代表性的辞章经咒谱之于琴,以昭于世的。

《太音希声》刊于明天启五年(公元1625),由钱塘陈大斌编撰。陈大斌师承后期的浙派李水南(浙江德清人),弹琴五十多年。因陈大斌乃寒士,《太音希声》是由一班士绅资助刻印,书成已是晚年了。这是为什么明万历己酉年(公元1609),杨抡编印的《伯牙心法》所刊载的《释谈章》比之晚出的原因。

据陈大斌在〈释谈章〉谱前所作题解言明:“此曲乃李水南所作,始无此律,继缘崇德希周吕选君好佛老,令水南按律构音,未传于世。不佞受之久矣,自万历戊寅灾梨,以广其传。”万历戊寅即公元1578年,那么李水南当在之前创作《释谈章》的。李水南善作曲,尚有作品《清夜闻钟》、《苍江夜雨》等(据《太音希声》的《圣贤流授曲操目录》)。另《太音希声》亦刊载有李水南作的《静夜谈玄》。这是按道家经文敷衍而成的,按其题解,是在明嘉靖丙辰年(公元1556)创作。由此可知,李水南应当活动于明嘉靖万历年间。

看来李水南创作《释谈章》之说也是可信的,而其成曲的年代可能会比张德新更早。这之间是否有传承的关系呢?比较这两份谱,“佛头”与“佛尾”的明显差别已不在话下;而乐曲的本部虽然相近,但是在细节上差异就大了。尤其是谱式,时间上可能比较晚出的张德新谱反而比李水南谱更原始。这就不存在谁承袭谁的问题。相信这两首曲是在相互隔离的情况下,各自独立地创作出来的。

这里又有一个问题冒出来:为什么普庵咒传诵了近四百年,才突然在明朝万历这年代出现以琴伴配咒语的灵感,并引起众多琴人竞相传习?这是否存在某些外在因素?

可能有些人会说,这是明代佛教的兴盛而使人们兴起以经咒入琴的风气。然而根据现存明代的琴谱集,有关佛教的琴曲,除了普庵咒琴乐外,似乎只有《太音希声》中的《心经》而已。反之,以琴伴和儒道经典就比较多了。在《三教同声》的序中,就有提到张德新以琴伴配普庵咒时的疑虑:“吾儒与道家者流,其习于琴久矣,乃佛氏以音声色相为邪道,则谈章之谱碍无悖于本旨乎。”这应该是当时一般琴人或士人的观念。这也证明张德新是为了“联三教以同声”才首次尝试以佛咒入琴的。

至于李水南作〈释谈章〉,亦非出于自己的本意。《太音希声》的题解就言明:“继缘崇德希周吕选君好佛老,令水南按律构音,未传于世。”他是受人所托,才把普庵咒谱于琴上,事后也不很重视。反而是由陈大斌学得后才传播开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GMT+8, 2024-5-6 03:33

© 2001-2011 Powered by Discuz! X3.4. Theme By Yeei!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