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145|回复: 0

[选刊] 八指头陀诗事(佚名)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7-30 15:03: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作者:佚名 


 近代寄禅法师,名敬安,俗名黄读山,曾任中华佛教会第一任会长,是清末着名的诗僧,别号「八指头陀」。一八七七年敬安廿七岁之时,在宁波阿育王寺佛舍利塔前燃二指,并剜臂肉燃灯供佛,自此号「八指头陀」。

  寄禅法师一八五二年一月三日生於湖南湘潭县石潭镇的一个农民家庭?。父名黄宣杏,母亲胡氏。他小时即易感伤。七岁时母亲亡故,十一岁时入私塾读书。十二岁父又死,因无衣食,为人放牛谋生。有一天,与群儿避雨村中,阅读唐诗中「少孤为客早」句,不觉泪下,私塾的老师周云帆问其原因,他回答无法读书。周云帆同情他的不幸遭遇,乃收留他在家,扫地煮饭,一有闲暇,就教他读书,并经常向人夸奖说:「这孩子忍苦耐劳,将来一定是有出息的。」不久,周云帆故事,在强烈的求知欲的驱使下,他又自动去替一个富豪子弟当书童。谁知主人不准他读书,苦差、打骂却经常接踵而至,「愿无五斗禄,宁折壮士腰?」他暗想,这种屈辱生活,必须改变!於是决心离开那?,另行去学手艺。学艺期间,他又经常遭到主人残酷的鞭打,昏死数次。「一日见篱间白桃花为风雨摧败,不觉失声大哭,因概然动出尘想。」想起自己父母早亡,叹息人生如寄旅,人间犹如火宅,不可久住。终於在十八岁时投湘阴法华寺当了和尚。「孤苦无依,归命正觉,岂唯玩道,亦以资生。」他的出家,既非是为了好逸恶劳,又非科场仕途不通或情场失意,而是看到雨打桃花,感受到稚嫩娇艳的生命经受风雨的无情摧打,从而想到世间生命的苦迫。这正如当年释迦牟尼一样。佛祖到野外去游散,偶然看田间农民的农作情形,不觉引起无限的感慨,顿生悲悯之心。不忍贫农的饥渴劳瘠,不忍众生的自相残杀,不忍老死的逼迫。这些「世间大苦」深深剌痛了释尊的心,於是不忍再受王宫的福乐,为了探求解脱自我与众生苦难的大道,决意摆脱一切去出家。寄禅法师亦是由花及人,感到生之悲苦,遂生脱离红尘之愿。这种由自己身世所引发的对人生苦难的悲怀在诗人是感触颇深的,以致在他日後的诗中屡屡得以体现。他的「若使穷黎俱得所,男谁为盗女为娼?」由己及人,对在水深火热中苦苦挣扎的哀哀众生表示深深的同情。这种感情也是由他自己的生活经历所引发的。他出家以後,在衡阳仁瑞寺苦行五年,到浙江行脚十年,过着「树皮盖屋,仅避风雨,野蔬充肠,微接气息」的清苦生活。中年以後虽当了住持,但其持身和生活方式都是纯禅和子式的「破衲离披不问年」、「紫芋黄精饱我饥」,「破屋牵萝补」,衣食住行是非常简单的。由於他一直像穷困百姓一样生活在社会的最低层,故能对众生——劳苦大众表示深深的同情,他的思想感情亦能时刻与百姓相沟通,人虽出家,心犹在世,思懮於国,情怀於民。他在自己的诗中表达了自己的愿望:「我不愿成佛,亦不乐升天。欲为婆竭龙,力能障百川。晦气坐自息,罗刹何敢前!髻中牟尼珠,普雨粟与棉,大众尽温饱,俱登仁寿筵。」作为一佛子,他宁愿舍弃「成佛」、「升天」的最高成就与愿望而希图人民的温饱与长寿。从他的诗中可以感受到他对世间大苦的悲悯。这正如他在自己的诗中所表示出来的「我虽学佛未忘世」,「?絮无心苦民族」的情怀。寄禅法师和一切高僧一样,未皈依佛门之前,实为性情中人,正因为对世间苦迫的不忍,所以才发起了寄身佛门的心愿,希冀从此远离红尘,摆脱世间种种欲望以及幻化无常的染着,求得自身的清净。正因为他先天中有这样一种根性,因此,即使在出家之後依然能冷眼热肠,注视着世间众生的苦难。深彻的慧照中,贯彻着同情的慈悲。所以才有他的诗句「尽有哀时泪未休」。谁说出家人只顾自身的寂灭与自了?他的慈悲情怀中永远和着悲天悯人的热泪。

  寄禅法师是诗人,又是禅僧。他在修禅的过程中生活非常简朴。他在投湘阴县法华寺出家以後,拜东林和尚为师。同年冬到南岳祝圣寺,从贤楷律师受具足戒。十九岁时,赴衡阳岐山仁瑞寺,从?志禅师学禅五年。一八七一年,二十一岁的寄禅在岐山参禅,到巴陵看望舅父,游岳阳楼,有人分韵赋诗,寄禅独自一人,纵目四顾,水天一色,忽得「洞庭波送一僧来」之句。归告诗人郭菊荪,郭因此劝他学诗,并送他一本《唐诗三百首》,寄禅从此开始学诗。廿三岁时开始写诗,曾一度乘船到长沙麓山寺参访笠云芳圃,後游岳阳洞庭湖,後又回到岐山。

  一八七五年,寄禅廿五岁,住湘阴法华寺。夏秋之交,他离开湖南,远游浙江各名山大寺,先後经过九年时间。他先到禅宗着名道场镇江金山寺,从大定密源参禅。不久,行脚江南,漫游杭州、宁波等地,遍参禅林耆宿。一八七七年,在他廿七岁之时燃指剜肉供佛之後,历游天童、茅山、普陀、雪窦等处。一八八一年,寄禅最初的诗集《嚼梅吟》,在宁波出版,使他在当时诗坛上获得了一席地位。一八八六年,王闿运集诸名士在长沙开福寺创设碧湖诗社,参加者共十九人,寄禅也被邀参加。这年秋,他又北上武昌,乘船重游金山,冬又回到湖南。在以後的几年?,他先後出版了《八指头陀诗集》以及《白梅集》。

  寄禅法师在自己多年游历的生涯中,从三十八岁起至五十一岁,先後担任过湖南六个丛林的住持;衡阳大罗汉寺,南岳上封寺、大善寺,宁乡沩山密印寺,湘阴神鼎山资圣寺,长沙上林寺。一九○二年,浙江宁波天童寺首座幻人率领两序首领代表前来长沙,请寄禅到天童寺任住持。天童寺为东南名刹,自明末密云圆悟重兴以来,规模宏大,俨然为十方丛林模范。清末渐趋衰落,寄禅担任住持以後,天童寺再度重兴起来。五年後,寄禅法师住持天童任期已满,僧众又留他重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GMT+8, 2024-4-30 03:38

© 2001-2011 Powered by Discuz! X3.4. Theme By Yeei!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